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苦难成就的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

日本通·2010-11-22 15:54:34·文化
10万+阅读

 

19681016,瑞典驻日本大使馆派了一名文化官员到川端康成家拜访。这位官员十分礼貌地问询了一些川端康成健康方面的事情,又漫无边际地闲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然后就没事人一样地回去了。敏锐的媒体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预测,一定是川端康成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了,这个看似随意的拜访背后一定不是随意的。

次日,也就是19681017日,瑞典科学院向全世界隆重宣布: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不仅仅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也是继1913年印度的泰戈尔获奖之后,第二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川端康成出生在大阪一个破落大家庭里。父亲是个医生,热爱汉诗和绘画,有很高的艺术素养。不幸的是,在川端康成不满3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家境也彻底败落了。祖父母只得把他带到故乡农村。他先天不足,体弱多病,胆小懦弱,害怕热闹场面,不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常常逃学。恰恰在这个时候,祖母和姐姐又相继病逝,从此他只能与眼瞎耳聋的祖父相依为命。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之中,稚幼的心灵里除了痛苦、黑暗,就是无边的寂寞。

年幼的川端康成已经记不起父母的模样,每一天,都是祖父布满沧桑的脸在他眼前晃动。16岁那年,他预感祖父将不久于人世,已经具有了一些文学才华的他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下来。于是他写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川端康成少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写照,也显露了少年川端康成的创作才华。1917年,18岁的川端康成考上了大学,他不仅在文学上直接得到了老师的指点,也结交了一批文学青年,他们一起谈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俄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眼界大开,创作的冲动也随之而来。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开始了文学创作。他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著名论文《先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创作了《感情的装饰》、《春天的景色》、《浅草红团》等具有某些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1933年,川端康成创办了《文学界》杂志。这个时期,他不仅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同时又有一批作品问世,代表他最高文学成就的中篇小说《雪国》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川端康成创作了500部(篇)小说和大量论文随笔,出版了《川端康成全集》37卷,不仅数量甚丰、著作等身,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川端康成已经获得了日本国内的菊池奖、艺术院奖、野间文艺奖、每日出版文化奖。在成绩、荣誉和地位面前,他这样叙述自己的心情:“荣誉和地位是个障碍。过分的怀才不遇,会使艺术家意志薄弱,脆弱得吃不了苦,甚至连才能也发挥不了。反过来,声誉又能成为影响发挥才能的根源……如果一辈子保持‘荣誉市民’资格的话,那么心情就更沉重了。我希望从所有荣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这也许正是川端康成获奖以后的真实心情。自获奖以后,他的创作灵感渐次枯竭,再也写不出激动人心的作品了。他为此而痛苦焦灼,心神不宁,靠安眠药才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

19724月,正是日本樱花烂漫的时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到4年的川端康成,这位用他的文学作品打动过无数读者心扉的文学大师,在家中自杀身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日本通 资深作者
86509篇文章

作者简介

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