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留学人士胡宗跃7次申请 漫长留学路走了11年

日本通·2010-12-14 08:24:41·留学
9.7万阅读

1975年,胡宗跃终于在大家的推荐和自己勤奋努力下,顺利进入了天津大学水利系学习。“那时候太缺乏知识了,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对知识的渴求,就像海绵吸水。”他每天6点半起床,到晚上10点半之前,除了跑步和吃饭时间,不是上课就是自学。三年时间,几乎天天如此。

 “1976年暑假唐山大地震,天津也死了不少人,房子倒了不少,那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教日语,我就在地震棚里跟着广播学日语。”直到大学毕业。

第二次重大转折:公派留学

大学毕业之后,胡宗跃被分配到了成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做技术员。然而,被推荐上大学而不是正规考上大学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研,摘掉推荐这顶帽子!”

1983年,国家开始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选拔公派赴日留学生,消息传来,让胡宗跃激动不已。他开始拜一名在成都定居的日本女士松井先生为师,正式开始学习日语。“那时候,我已经结婚,而且有了孩子。”

为了准备赴日留学,揭开蜂窝煤、煮面、看半小时CCTV新闻联播、学习日语,10点半睡觉,便是他每天的下班生活。

申请道路漫长:1983年第一次递交考试申请没有被领导重视,第二次递交没通过层层审批,直到第六次还是未得到批准,30多岁的他终于忍不住气哭了,难道留学之路真的那么难走?直到1987年,走了4年的申请路终于迎来了曙光:第七次申请,他终于获得了参加公派留学生考试的资格,而最幸运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32岁的胡宗跃不仅通过了考试,还超过录取线几分。

人生的第二次转折来临了!那是在1987年,全国公派到日本的留学生不到30名,而四川去日本公派留学的只有一人,就是胡宗跃。“在日本岐埠大学工学部宇野研究室,我承担的研究课题是地基承载力研究。”

转行做留学创业初期经历断炊

90年代初期,在中外经济技术交流愈加频繁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成都市政府筹建了成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胡宗跃抓住机会,通过朋友引荐,进入成都国际公司工作,并担任了公司综合业务部的副经理,开始了国际交流合作的第一步。

1992年5月,他代表成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日本东海PLANT株式会社驻成都办事处商谈合作事宜,并于1992年11月,参与创办了成都华樱出国预备人员培训中心(中外合资)也就是成都华樱出国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出资)的前身。成立当初业务比较红火。

但是好景不长,1994年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几乎不能接受中国研修生,这让华樱公司失去了经济来源,几乎断炊。

华樱也开始四处寻找业务,先后做过少儿英语培训,服装厂,也开始接触新西兰和日本留学服务项目。真正走出困境是从加拿大移民开始,1997年,华樱开始涉足新加坡留学,形势逐渐好起来。

寄语年轻人多经历磨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华樱的业务涉足留学、国际教育、移民、语言培训,2002年和树德中学合作成立树德中学国际部,涉足的国家几乎涵盖所有留学热门地:美国、英国、澳洲、新加坡、日本、法国、意大利……“通过华樱送出国的学生也应该有好几千人了吧!”

 “现在的学生太顺了,自费出国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然而要走上成功的道路,必须要经过磨练。”经历过几番波折的胡宗跃对年轻的一代寄予了厚望,“对独生子女来说,国外留学经历是他们无法估量的一笔财富。离开家才爱家,出了国才爱国。出了国,你才更能体会到你的血脉跟着中国在跳动,中国的盛衰强弱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