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电影中残忍又形式纷繁的暴力

日本通·2010-08-10 14:21:06·娱乐
10万+阅读

各种各样的规矩,让日本成了世界上最谦恭懂礼貌的民族,对这些东西的坚持也让他们成了最分裂的一群。也正是由于这种过度仪式感所养成的极端的形式美感,让日本电影人在表现暴力时既残忍又形式纷繁。

大逃杀

某中学一个班级42名学生,在毕业旅行中被带到一个孤岛上,根据BR(BattleRoyale)法案,他们必须在3天之内互相残杀,直至最后一人可以活下去,这就是影片所有血腥残暴的由来。

精致的弹簧刀穿过了一个好争论的女孩的前额,下一个死去的是平时爱发牢骚叽叽歪歪的男生,一颗绑在他脖子上的***把他的脑袋炸开了花。其他学生则用弓和箭、鹤嘴锄和大镰刀互相屠杀。

影片最后,当幸存下来的三个学生与北野武正面交谈的时候,一个滑稽的超现实段落出现了:北野武明明有真枪,却用水枪诱使三个人杀了他,在中弹死去之后,还翻起身接了最后一个女儿的电话才正式死去。这个布努埃尔式的场面似乎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直接指出成人精神世界的空虚腐朽,警诫所有即将走向成年的孩子们;第二则是象征(不如说是希望)老一代成年人在少年世界的退出。成年人已经自顾不暇,只有靠下一代自己的努力了。所以才有了影片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结尾:七原和中川逃出了各自的家庭,走上了纯洁独立的人生道路,奔向成年。

[大逃杀]在暴力方面其实算比较正常的了,虽然各种纷繁复杂的杀人方法以及摄影机始终事无巨细的冷静都让人冷汗直流,但深作欣二在片中流露的巨大悲悯抵销了过多血浆给我们带来的不适。

切肤之爱

80年代末期的日本超暴力经典作品“实验品”(GuineaPig)系列中,其中如第一集[魔鬼实验](1988)及第二集[血肉之花](1989),均有大量的肢解人体场面。而以针刺眼球及至用利器折肢翟恍牌式手段,也成为电影中吓人的主打造型设计。

90年代这种倾向有过之无不及,前几年三池崇史的[切肤之爱](Audition,1999)是一出颇为挑战观众感官极限的作品,原作者村上龙一向以色欲激情为小说的重心题旨,而负责改编剧本的天愿大介(今村昌平的儿子),也是离经叛道的高手,加上三池崇史的偏锋演绎,令该片有不少卖点,其中的超暴力镜头自然也成为话题之一,山崎麻美(椎名英姬饰演)在暴露出以虐人为乐作为报复童年阴影的倾向后,她折磨青山重治(石桥凌饰演)的片段堪称施虐的经典。在[切肤之爱]中,三池崇史吸收了不少这些离经叛道的构思,在麻美凌虐重治时的高潮里,刺眼和折肢的场面也再度出现,成为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方。

杀手阿一

[杀手阿一]改编山本英夫漫画,故事发生在新宿歌舞伎町,是一个畸形的黑帮传奇,或是一个杀手传说。片中的黑帮残暴异常,而专杀黑帮的神秘杀手阿一则更为残暴。以暴对暴的结果不难想象会是什么样。充斥在银幕画面上的,都是打打杀杀,都是血浆、都是令人不忍多看一眼的血肉模糊。而制造这些场面出现的人物则更加离奇,主角们大多性格压抑,甚至是有些神经错乱,施虐与受虐同样被他们视为是人生最大乐趣。

其中最惊人的场景莫过于在与船鬼谈判时,恒原当着众人割掉自己的小半截舌头。甚至,他会对痛打他的阿叔的手下说,你的暴力里面根本没有感情,然后张开他的“血盆大口”,将阿叔手下击出的拳头咬个稀烂.

三池崇史将暴力变成了主题,电影反成了制造暴力的工具,即使以所谓的暴力美学作包装,也难以掩盖内容的苍白和激情的匮乏。浓重的血腥味冲淡了导演精致的构图带来的愉悦感,导演的过瘾看样子是建立在观众的痛苦之上;人物性格刻画轻描淡写,却对遍地横尸情有独钟,无奈死人再怎样也创造不出生动鲜活的故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