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文学史上的“七巧板” 连歌

日本通·2010-08-11 19:01:32·文化
10万+阅读

日本的“歌”似乎是一种文字游戏,它着重文句的堆砌和趣味,而不是个人感情的抒发。文句的堆砌讲究附句(连续前一句的句子)的巧妙衔接,其中最典型的,当首推“连歌”,它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一种文学上的“七巧板”。

由来

连歌最初是一种由两个人对咏一首和歌的游戏,始于平安时代末斯。最初,连歌作为和歌的余兴而盛行于宫廷,后又广泛流行于市民阶层,成为大众化的娱乐项目,并出现了5韵、100韵的冗长连句,即所谓的“百韵连歌”。在镰仓时代,连歌有柿本派和栗本派两大流派,二者的分庭抗礼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柿本派得名于歌圣柿吕,主张墨守和歌的传统,力求连歌的洗练。栗本派虽模仿柿本的风格,但反对因循守旧。前者的成员大都是名声赫赫的宫廷宠儿,而后者的成员则大都是默默无闻的民间歌人。连歌是日本歌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没有,也不想与和歌彻底决裂。它所表现的,仍是日本歌道历来注重的技巧。日本连歌的集大成者是二条良基和宗祗。前者编撰有《菟玖波集》,而后者则编撰有《新撰菟玖波集》。

连歌的问世,是以某些贵族不堪忍受陈腐的传统文化的束缚,试图用民间趣味来求得出路为背景的。连歌的第一个特征是集体创作,即每一句都必须与别人的上一句相衔接,其转折纯系偶然,因而需要作者具有一种随机应变的机智,同时也使得连歌能从凝滞的偏重感情的倾向中摆脱出来。连歌的第二个特征是即兴创作。所谓“歌道”,般有其秘传,而连歌自古以来无一定格式,但以唤起当前之感兴为上乘,可见连歌的第二个特征,同样需要随机应变的机智。

示例

从以下著名连歌《水无濑三吟百韵》的前8句中,我们可一睹连歌的情趣和特色:

残雪犹未消,山麓罩暮霭;(宗祗)

山村河水远,梅花发芳香;(肖柏)

河风吹柳丛,春色在眼前;(宗长)

橹声遥可闻,春潮泛白色;(宗祗)

云雾罩夜空,犹留一轮月;(肖柏)

晨霜遍原野,秋色业已深;(宗长)

虫虽愿长鸣,秋草却已枯;(宗祗)

来到篱笆前,显出一条路;(肖柏)

……

从残雪未消的山麓,到梅花吐艳的山乡,从柳叶低垂的春色,到寂寥萧杀的秋景,连歌,就是以这种变化多端的电影“蒙太奇”般的手法,来显示其艺术性的。

虽然连歌十分注重技巧,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形式还是内容,连歌所表现的,都是自然和人生的共同变幻。例如,宗祗曾明确主张,连歌是习练在自然的变幻中观察人生的变幻。他说:“歌之道,惟以慈悲之心见花红叶落观生死则心中鬼神亦柔,可归本觉真如之道。”“见飞花落叶,谁者思常留此世,置定理之外?”二连良基也指出:“连歌,非前念后念之相系,亦非同浮世之状,依盛哀忧喜之境而移。思昨而今,思春而秋,思花而至红叶,飞花落叶之念也。”由此可见,连歌是通过自然感悟人生的一个杰作。直对今天,在日本的演歌中,依然包含着连歌中将自然和人生视为互相观照的对象这一特征。例如,《七色花》中就有这样的歌词:“知花的命运,七重七色,恋的彩虹。啊,痴情的心只知开……伫立在山中湖畔,突然想起花的可怜。”总之,现代的演歌或浒歌谣是在“飞花落叶”之中领悟爱情之不幸的,它教诲人们懂得从自然的虚幻中感慨人生,懂得“哀叹无用”,从而“断念”。这种精神与历史悠久的连歌有着内在的联系,是日本人独特的心理传统和人生态度的反映。

相关信息

“连歌”是2个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一种诗的体裁。一般在夜阑人静时,几位骚客一起饮酒赋诗。

两个人参加的叫“两吟”,3个人参加的叫“三吟”。

作法是,第一个人作575,的头三句为第一联(发句),第二个人作77二句为第二联(胁句),一下第三个人作第三联575……最后一联必须以77结束(扬句或举句)结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