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俳句艺术中隐含的中国文化

日本通·2010-08-27 16:53:16·文化
10万+阅读

  

日本俳句艺术中隐含的中国文化

日本绘画作品中,文人聚会作俳句的情景 

前段时间,欧盟主席赫尔曼·范龙佩出版了一本俳句集,引起了舆论界的关注。一时间俳句作为日本文化的软实力的代表,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

俳句(又称俳谐)是日本的一种特有的短型诗体,有世界上最短的诗东洋的珍珠之称。俳句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尤其是风雅之寂的禅文化思想,成为日本俳句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俳圣松尾芭蕉所说的俳眼

俳谐一词源于《史记》

俳句发展的历程是,古代汉诗传入日本,产生了和歌连歌连歌俳谐。而俳谐一词最早源于《史记·滑稽列传》:滑稽犹俳谐也。《韵学大成》云:郑綮诗语多俳谐。俳乃戏也,谐乃和也。中国唐代就已将戏作诗称作俳谐。就是说,汉语俳谐乃滑稽之意。日本古代和歌界就将与典雅的正统和歌相对而言的,具有卑俗滑稽性的和歌,称作俳谐歌,并专设独立的部类。至近古,松永贞德(15701653)将迄今作为助兴的俳谐连歌,取其发句,创造了一种独立的新的俳谐,俗称俳句,很快便在俳坛上自成贞门一派。

其后经西山宗因(1605-1682)为首的谈林派谈林者是含佛教的讲义之林即学林之意)大力展开俳谐新风的运动。最后由对汉诗文颇有素养的松尾芭蕉(1644— 1694)成功地实现了俳句的革新,在艺术上开拓出俳句新的文艺境地。松尾芭蕉因而被誉为俳圣。

藏老庄于魂魄

芭蕉吸收中国文学,重要的是吸取中国文学的精神。首先是学习庄子的自然观和处世观,芭蕉一生几乎在旅行中度过,在漂泊的生活中不断进行艺术探索。桑原武夫在《第二艺术》中说:芭蕉之旅,是为了献身于艺术之旅。他自然与庄子在《逍遥游》中表现的无所待才能逍遥自得的思想息息相通。所以,芭蕉对庄子特别敬重,他在悼念其弟子岚雪的时候,言道:藏老庄于魂魄,存风雅于肺腑

芭蕉在行文中引用庄子之句,尤以《逍遥游》为多。比如,芭蕉的著名宣言顺随造化,回归造化,就是源于庄子的无所待,即一切任其自然,与万物混为一体的思想。在《露野日记》开卷里,芭蕉仗庄子在《逍遥游》所言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一句,写出千里行旅不备粮,三更月下人无何句。在《一枝轩》中借用《逍遥游》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写道:南华真人(即庄子)所谓一巢一枝之乐,偃鼠扣腹,游于无何有之乡,以治愚昧者之邪念,低智者之痼疾。

除此之外,庄子的《齐物论》、《人世间》、《渔父》、《山木》、《骈拇》等篇,其词、其义也都被芭蕉运用自如,表现在其文句之中。

来源:国际在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