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人获诺贝尔奖带来的启示

日本通·2010-10-12 08:33:20·文化
10万+阅读

2010年度的诺贝尔奖陆续揭晓。尽管此前认为日本人可能获得生理学奖这一预言落空,但有1个本土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同时还有1个定居美国的日本人,不妨看作是1.5个日本人。他们的获奖和中国的嫦娥奔月计划尽管各有千秋,但是足以让中国自然科学界清醒,试问中国的获奖者是谁?他要在什么时候获奖?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几千年都处于科技领先地位。公元前6世纪——公元1500年,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占世界55%,四大发明更是对人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近200年来,中国开始没落,19世纪科技发明仅占世界0.4%,欧美却创造了许多重大的科技发明。20世纪,人类创造了有史以来科技发明80%,绝大多数和中国无缘。

科学同愚昧、迷信、守旧、封闭、麻木相对,科学本质上是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而与实用没有联系。著名科学家吴大猷认为,中国古代有技术而无科学。中国虽发明指南针,却没说明磁针何以指向北方,更不曾指出北极的存在,也没有研究出火药爆炸的原理。

而今,中国航天、原子弹、生物技术、超导、高能物理等科技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总体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是将尖端技术与生产技术相关联的工艺基础、生产技术领域未形成,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研究水平、队伍素质和国际交流方面,与日本有较大差距,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建设需要。虽有两弹一星,仍需进口民用核技术,发展核电站。两年一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次空缺,原创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过少。

文革时教育断层,而今青黄不接,中国科学院研究员70%达到退休年龄,45岁以下只占20%,青年跑往国外。学校只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创造力培养,学生能夺取各种奥林匹克考试奖,但工作中缺乏竞争力和创造力。好种子结不出好苗,开不出好花,打不出好粮食。

1999年初调查表明,中国公民6年来的科学素养水平停滞不前,没听说过DNA的人占45.6%,没听说过分子25.6%;在科学知识水平测试中有30.6%的人基本达到合格标准;29%达到对科研过程的基本理解标准;理解科学对社会影响的为3.3%,综合三个方面基本合格为0.3%,美国为6.9%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日本有人称,中国由于科技人才缺乏,70年也撵不上日本。

1901年至2000年共有700多人或组织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本土无1人获奖,华人6人,巴基斯坦1人,印度4人。中国人会为未得奥运会金牌、足球未能进入世界杯而痛苦万分,但对更能表现国家民族实力的诺贝尔奖却淡然置之。

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在理论上预见了在原子核中存在的新粒子——介子。194910月,他为日本乃至亚洲获得第1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陆续还有许多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2001年,日本更是提出要在21世纪头50年里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9年来,日本已经有接近10人获奖,照目前的速度来看,目标完全可以超额完成。可以说,日本近年来频出诺贝尔奖得主与日本长期以来重视科学技术密不可分。

嫦娥奔月计划实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航天梦想,展示了国家形象和科技实力,这一计划固然宏伟,但只是重复美俄等国的老路,缺乏中国独创的科技发明,论真正赢得世界性成果的贡献还属诺贝尔奖无疑。中国科技界迫切需要从日本1.5人获奖中吸取经验,努力发展中国前瞻性的科技成果,争取早日获得诺贝尔奖——这不仅是世界对于中国科学发展的褒奖和肯定,也是中国对于世界的伟大贡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