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旅日华侨女画家里燕在北京举办“思考”精品展

日本通·2018-08-07 11:05:12·经济
10万+阅读
摘要:夏季炎热的7月28日,著名旅日华侨女画家里燕的绘画精品展——“里燕的思考”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美术馆(筹备馆)徐徐拉开序幕。

◆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 总编辑  蒋丰  

一、北京,展览,研讨

夏季炎热的7月28日,著名旅日华侨女画家里燕的绘画精品展——“里燕的思考”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美术馆(筹备馆)徐徐拉开序幕。这次的画展中,不仅有20多幅里燕最具创新手法的水墨画,还有针对里燕绘画观念及笔法的研讨会。每幅画作中,有色与墨的淡雅清美;一场研讨中,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绘画的水墨情思长。 

旅日华侨女画家里燕在北京举办“思考”精品展

记者熟悉的里燕,1953年出生于北京,芳华20岁时师从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赵不仁。1988年,她开始旅居日本。现在,她不仅在FERRIS 女子学院大学担任水墨讲师,还在上海电影艺术大学出任客座教授,同时兼任着国际水墨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日本国际文学艺术家联盟理事、中国侨联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还可以提及的是,里燕的丈夫赵龙光也是画家。曾有人如此评论这对夫妇画家,“丈夫惜墨如金,以画风严谨、淡定优娴而远近闻名,妻子笔端倾情,以意境深远、手法大胆而令人称道。”记者则多次看过他们的画作,最深的印象就是“里燕的画作具有佛气,赵龙光的画作具有仙气。”

二、文化,冲突,融合

漫步在展厅,里燕推出的《和—和》系列、《神—神山》系列、《梅》系列、《古兰》系列、《太古》系列的画作幅幅映入人眼。

在里燕看来,今天,人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由大和民族组成的国家,“和”俨然成为日本的“核”。殊不知,日本的“和”来自中华的“和”,公元603年圣德太子制定《十七条宪法》,把“以和为贵”置于首条,就是择取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和”。她用《和—和》系列画作,表现这种历史文化的演绎。

旅日华侨女画家里燕在北京举办“思考”精品展

说到《神—神山》系列,里燕说西方相信神造人,东方则相信人造神,都是在信仰上下功夫。而东方,更具体地说是东亚,造出来的神也都要回归到自然——也就是神山之中,让他遍染“神气”之后重新出山。这样,在里燕的画笔下,神与大自然连接,愈显不可抗拒的神奇之力。欣赏画作,观者振作“精神”。

梅呢,自古以来就是中日两国文人雅士的宠爱。里燕说,梅与松、竹一起,被日本人称为“岁寒三友”。而至今喝酒,日本人最喜欢的品牌还是“松竹梅”。在中国,人们极为欣赏“梅花欢喜漫天雪”的自然风光,更钦佩那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的精神”。在《梅》系列的画作里面,记者看到里燕笔下的“梅”并不是或中国的或者日本的“纯梅”,而是日本梅花中摇曳着中国梅花的姿影,中国梅花中闪动着日本梅花的亮色。这种“融梅”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共同文化精神的着落点。

说到《古兰》系列,记者首先联想到遥远“丝绸之路”。里燕说,从画作里就可以看出,这个联想是没有错的。是的,里燕笔下的荷花,没有那种“接天莲叶无穷碧”,而是朵朵青色映其间。据说,其色彩深受尼泊尔大佛周边的影响。记者不知道里燕是否受到日本一些山荷花画家的影响,但能够感受到她笔下荷花旺盛昂扬的生命力以及那喃喃低诉的花语。千年时光前的“丝绸之路”能够引发当今岁月热络的“一带一路”,谁能说与荷的生命力无关!或许可以这样说,荷的生命力在里燕画作上只是一种表象、一种象征,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风骨才是其内在的追求。

站在里燕《太古》的系列画作前,可以感受到座座峻峰凌势而起,或俯仰天空发出声声“天问”,或俯视大地露出“太古”的从容。与里燕多年的交往,记者知道画佛是她的拿手好戏,画山更是她的压轴好戏。里燕笔下的山,峰岚叠嶂,连绵不断,既有泰山压顶般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也有步步远去般渐离视野的沧桑悠扬。

三、画法,画锋,画骨

对于里燕的画法,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这样评价,“她的创作扎根传统水墨,同时吸收了日本绘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观念和技巧,融进了现代日本粗颗粒岩画的颜料和西方抽象画技法,画面色彩和肌理效果丰富、有微妙变化,而又不失整体感。”

旅日华侨女画家里燕在北京举办“思考”精品展

对于里燕的画风,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这样述说,“在旅居日本的日子里,虽然没有像在国内画坛这样充分的条件,但她仍锲而不舍地研究水墨画艺术,也在艺术交流、讲学中深化对水墨画艺术的领悟。以此为语言的基础,她对包括日本现代绘画在内的西方现代绘画也作眼观心摩,既对画面构成、平面性、材料肌理等语言因素做试验,还侧重对色彩语言与水墨语言的关系作探索,因此,她的画总是围绕意境的生成大胆地使用色彩,形成色调,在色与墨的融会中走出了有自己面貌的道路。”

记者更为感怀的是里燕的“画骨”——画作中彰显的画家风骨。不少人注重里燕身处异国的他乡背景,也有人看中里燕近30年成长的岁月时光,但是,记者以为这都是一个画台的迁移变换而已。

里燕自叙过一段这样的创作感受:“我因生活在海外,耳濡目染异国的文化艺术,激发我对国画以外的材料抱有极大的兴趣。对如何营造画面的厚重和丰富的肌理,我曾做过长期的思考;同时对如何巧妙地将传统水墨与材料结合,以求绘画的立体感和现代气息的视觉效果,也做过深入的探索。”

如果说,这些都还是创作过程中的丝丝感受,那么,请听里燕这番话:“我走的不是一条容易而平坦的路。挑战自我,为难自己是我个性所至。”——“挑战自我,为难自己”,就是里燕的画骨。

掠过里燕画展的系列,回到里燕画展的主题——“里燕的思考”。她究竟怎样思考?对此,里燕是这样回答的:“多年的画作经历,让我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失败了‘思考’,成功后也‘思考’。在思考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每幅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的苦恼,思考的兴奋与思考的跃动都是一种享受!当作品完成后带给我的幸福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创作过程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里燕的画作,因为这种思考而变得日益深邃起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日本通 资深作者
86509篇文章

作者简介

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