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在恽代英纪念馆感受澎湃革命情

日本通·2018-10-11 15:48:48·经济
10万+阅读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蒋丰

时至今日,尽管我负笈东瀛已经30年,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华文传媒工作30年,我依然为自己曾经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中国青年》工作过将近6年而自豪。因为那段工作期间,不仅为我的文字奠定了格局般的基础,更让我“结识”了一批“青运史”(全称应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运动史”)上的领袖。这其中最难以忘怀的人物之一就是恽代英——《中国青年》杂志第一任总编辑恽代英!

在恽代英纪念馆感受澎湃革命情

不久前,我到常州两所大学讲演。利用这个机会,在常州市广电局和常州侨办领导的陪同下,我怀着一种急切、敬仰、回家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常州晋陵路57号、59号的恽代英纪念馆。

我在馆内一块宣传版前驻足。“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段话,让我眼眶一热。恽代英为了自己信仰的事业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不忘发挥最后一点热,身碎而心不死,魂灭而神不亡,用生命之火唤醒中华民族、照亮华夏大地的未来。就像萧楚女对他的评价那样,“像代英这样的人,我在古往今来的圣贤中没有听说过,只有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子倒有点像,代英就是现代的墨子”。

在恽代英纪念馆感受澎湃革命情

在这里,我看到,恽代英出生于武昌,家门口一块“毗陵恽宅”的木牌诉说着居住于此的一家人的来历,以及他们对于故土难舍的情怀。“毗陵”是常州城外运河边上一处驿口的名字。恽家人,无论搬去哪里,都丢不掉毗陵的祖先留下的文人的钢骨铁性。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慷慨赴死,引吭高唱《国际歌》,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作为,与恽姓祖先——司马迁外孙杨恽有几分相似,尽管杨恽是避世放诞祸从天降,恽代英是积极入世视死如生。杨恽出身名门,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把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家产都拿来资助那些困难的族人,他曾因举报世交叛逆有功而封侯,也因无端毁谤入狱被贬为庶民。最终,隐于山林的杨恽因为一封与长辈的家书获罪,惨遭腰斩之极刑。后人为避祸,改取杨恽的名字为姓,迁居至“毗陵常州”,世代生活下来。一千多年源源流传下来的,不仅是血脉是文风,还有铮铮铁骨,有周富济贫的救世之心。

1926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推选恽代英为团中央执委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不满30岁的恽代英创立《中国青年》杂志并担任主编时,以笔为剑以纸为帐,鼓响振聋发聩的冲锋号。恽代英牺牲时年仅36岁。今天,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有些还在任性的拒绝长大。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做楚囚。”恽代英留下的“狱中诗”,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挥洒恣肆的革命情怀,无惧无畏的牺牲精神,文采与格调皆属上上成。

在恽代英纪念馆感受澎湃革命情

恽代英英勇赴义后,柳亚子撰诗悼念“苦行嗟谁及,雄文自此休”。十个字,概括出恽代英短暂却光彩夺目的一生。恽代英出身名门饱读诗书,他与父母安排的第一位妻子沈葆秀的感情就是靠书信建立起来的,他与第二任妻子沈葆英——沈葆秀妹妹的爱情也是在鱼雁传书中产生的,他怎么能不知道关起门读读书写写诗论一论儿女情长,是何等闲适自在。何需“雄文”!何必“苦行”!他偏偏不!古来之谋天下变革者,有遭受命运不公而奋起抵抗的,有追求更大的权力而纵横沙场的,有为生活困窘所迫而赌命的,像恽代英这样,舍弃安逸,自发的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自己觉悟之后还要将真理将光明传播给更多的人,至死不渝,尤其令我们这些后来人敬佩。

拜别恽代英纪念馆,外面开始下雨来。这位江南才俊、铁骨男儿,虽死犹生,连天也动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日本通 资深作者
86509篇文章

作者简介

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