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图书缘何本国不旺中国旺?

蒋丰·2019-03-18 11:58:00·文化
9.4万阅读
摘要:面对收入占比甚至超过本国市场的中国图书市场,握着“金饭碗”的日本出版机构是不是需要变变意识,换换姿势,在经营战略上作出一些重大转变?

日本图书缘何本国不旺中国旺?

墙内开花墙外香。近年来,日本图书在本国江河日下的同时,在中国市场上却取得了惊人发展。2018年,日本出版市场依然低迷,书籍和杂志的预估销售额为1万2921亿日元,已经连续21年下降。日本出版市场萎靡不振,与传播媒体多样化、人口减少等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日本出版市场很难在短期内反弹。

另一方面,日本图书在中国市场却风头正劲,获益颇丰。2017年,黑柳彻子所著的《窗边的小豆豆》中文版,在中国的发行量突破了1000万册,让人震惊。作为二战后日本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该书在日本历年累积的发行量也只有800万册。此外,中国出版业界的资深人士透露,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图书市场上最畅销的小说家。很多中国书店在入口附近的最显眼位置,大量摆放东野圭吾的作品,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中国,发行日本图书的出版社有很多。其中有日本出版社在中国设立的分公司或与中国企业合资成立的公司,也有非常强势的中国民营出版社。比如推出千万级《窗边的小豆豆》中文版的新经典文化公司。该公司还发行东野圭吾、村上春树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其中,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中文版已经累计发行300万册。

除了中国出版机构,日本出版社的中国业务也是成绩斐然。日本白杨出版社2004年在北京成立了蒲蒲兰公司,开始发展中国市场业务。2016年,蒲蒲兰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与白杨社在日本市场的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白杨社社长长谷川均表示,蒲蒲兰近年来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白杨社在日本的营业收入。其中,中国儿童图书市场的迅速扩大,为日本出版社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2017年,中国图书市场的规模达到了803亿元人民币,儿童图书占据了25%的份额。近年来,中国儿童图书市场保持了每年2位数的持续增长,在各种类型的图书中风头无限。而且,随着纸质童书的发展,电子书籍市场也快速膨胀。日本的儿童图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再加上起步早,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非常高。不过,在中国经营日本图书的,主体并不是日本出版社。

日本白杨出版社在中国设立蒲蒲兰公司时,中国的童书市场接近空白,甚至没有“绘本”这个词。蒲蒲兰当时获得了刚对外国资本开放的出版物零售业执照,在北京开设了绘本专卖店。此后,蒲蒲兰又取得了中国的出版物批发执照,以日本和欧美的翻译作品为主,发行各种绘本。可是,此后中国各种发行“绘本”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日本出版社的中国业务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一些发行量大、利润高的日本图书,大多落入中国出版公司之手。拥有先天优势的日本出版社,为何无法主导日本图书在中国的发行?进取心不够、战略判断有误差,或许是重要原因。

自明治时代开始,日本出版社就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欧美出版物进口上。此外,由于很长一段时期日本国内图书市场需求旺盛,日本出版社一般无暇顾及海外市场。遇到涉及海外发行的业务,日本出版社会直接丢给代理公司,很少去直接经营。即使是在全世界大量发行的村上春树的作品,日本出版社10年前才设立海外发行部门。这一“内向型”的经营风格,严重阻碍了日本图书的海外发展。

去年11月举行的亚洲最大儿童图书展—第6届上海国际儿童图书展上,来自各国的出版机构超过了160家。其中,法国38家、英国19家、美国13家、澳大利亚10家、韩国8家、意大利8家、西班牙7家。英国出版界把中国定位为“最重要地区”,政府还为中小出版社参展提供补助金,并给予各种支援。而日本仅有两家公司参展,存在感很低。

面对收入占比甚至超过本国市场的中国图书市场,握着“金饭碗”的日本出版机构是不是需要变变意识,换换姿势,在经营战略上作出一些重大转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蒋丰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