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一位华人男孩面临的“虐待”与“歧视”

日本华侨报·2019-05-21 17:08:06·留学
10万+阅读
摘要:旅日华侨华人在子女教育方面要多学习、多交流、多调整。多多学习一些日本社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多多与周围日本邻居以及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多多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日本新华侨报》特约记者  苏卿争

日本一位华人男孩面临的“虐待”与“歧视”

近期,一位在日本东京都内某所学校就读男性华人小同学遇到了麻烦的事情。这位小同学今年7岁,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学校日本老师反映,“男孩子有些调皮可以理解,但是这个中国孩子的调皮已经上升到了一种不可言语的境界。”因此,一个星期上学的五天,老师可以在学校与家长的“联络簿”上连续4天写下小同学的在校不良表现。

这些不良表现有在学校里和其他同学一起打闹,和几个同学一起欺负别的同学,上课时随便高声说话影响到别的同学等等。开始,父母每次收到“联络簿”签字的时候,就是孩子屁股挨打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男子单打”或者是“女子单打”,有的时候还是“男女混合双打”。每逢此时,这位小同学就用自己的大声哭喊表示哀求。有一天,他家门外被邻居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样对孩子进行暴力教育是不对的。孩子的哭声影响了周围邻居的休息。如果你们继续这样下去,我们会告发到‘儿童相谈所(日本保护儿童的机构)’,还可以向警察告发,指控你们虐待儿童。”小同学的父母从此多少有了一些收敛。

谁料,几天以后的一个下午,老师又把“联络簿“交给家长了,大致的内容就是:孩子现在还是有些调皮,和小朋友的交流也有一些障碍。而且经常会去干扰别人,如果让他和其他的小朋友保持一定距离的话,或许他能够更专注于自身。

更出人意外的是,这位小同学的父母看到这段话时,感到非常愤怒。他的父亲更是直言要去学校投诉这位老师,要给孩子换班级。父亲一个晚上嘴里都是骂骂咧咧,骂老师,骂学校,骂日本,骂学校歧视外国人。

在记者看来,发生在这位小同学身上的事情,反映出中日儿童教育的一些差异与冲突。

首先,至今为止,许多华侨华人的家长仍然坚信“惩罚教育”,相信“棍棒之下有好儿”。而日本绝大多数的家庭已经放弃对孩子的“惩罚教育”,实施以“表扬教育”为主的“激励教育”。这样,周围邻居就会把这种“棍棒教育”视为另类,甚至要告发到警方等机构。

其次,华侨华人“望子成龙”的心态依然存在,他们希望孩子在日本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未来能够成为有用之才。而日本家庭很多实施“放任教育”,他们无法理解华侨华人家庭的这种严厉教育。

再次,对于“虐待”与“歧视”这些刺激感情的词语,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是比较明敏感的。他们相信自己的教育方法,相信自己的善良愿望,更不愿意别人“干预”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一旦受到“虐待”的指责,就会情绪激动。同时,他们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待遇”也非常敏感,对一些安排,自然认为是一种“歧视”。

记者建议旅日华侨华人在子女教育方面要多学习、多交流、多调整。多多学习一些日本社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多多与周围日本邻居以及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多多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些“建议”看起来比较“公式化”,做起来也可能不容易,但是,只要考虑到这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未来,就没有不能够做到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华侨报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