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新一代5G具有危险性?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oukou·2019-08-27 10:20:00·科技
10万+阅读
摘要: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的研究表明5G电磁波给人体和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现在是不是应该停下来再次思考一下,有必要牺牲健康和生命获取大容量、超高速的通信服务吗?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的研究表明5G电磁波对人体和自然环境产生危害。

很遗憾,目前在日本可以说完全没有从5G危害这个视角的相关研究和对策。因此,日本政府不能只是一味强调5G的便利性,更应该尽快公开5G所带来的风险。

针对5G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欧美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首先是在以色列阿里埃尔大学教授物理的本・伊沙伊博士进行的5G可能影响人体发汗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5G网络使用的频率会对人体内汗液流动的汗管慢慢产生破坏性影响”。也就是说,5G对人的皮肤、内脏器官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汗液通过皮肤流出的汗管呈螺旋状,5G发出的30~100GHz的频率会对汗管造成影响,导致发汗作用异常,最终调节人体体温的发汗功能可能不能正常发挥。

更值得关心的研究是华盛顿州立大学名誉教授生物化学专家马丁·帕尔博士的《5G发出的电磁波给人体带来的影响》。马丁博士同时是无线放射线和电磁波专家,他的研究显示“5G的电磁波会影响人的生殖能力、脑、心脏功,最终甚至会影响遗传基因(DNA)。”

根据马丁博士的实验结果,妊娠中的母牛如果生活在发出电磁波的基站附近,生下的小牛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较高。实验中253头小牛中占32%的79头换上了白内障。与基站的距离远近会影响患病的几率,在距离基站100米到199米范围内的母牛生下的小牛要比超出这个距离范围的小牛更容易患重度白内障。 

本来5G是美国国防部在冷战时期考虑到与旧苏联的电子战争而开发的。也就是“感应电磁波兵器”。当时,自立型装甲车驾驶时需要电磁波,而5G就是作为电磁波用的镜头而被开发出来的。某种意义上说,5G不是通信用的,而是以作为武器使用为前提开发的。

当然,5G也被应用于非杀伤性武器。毫米单位的电磁波就是为警察解散示威游行的参加者和群众而开发的。即使被这种电磁波照射也不会死,只是在被照射的瞬间会感到像被火焰包围似的冲击。

当然,经常照射这种电磁波,人体突然发生变异的可能性会变高。有学者指出,即使不是立即发生变化,但是到了下一代细胞内会发现异常,最终会出现突然变异。

另外,还有人指出5G可能会引发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手机使用的信号塔发出的电波引发癌症的级别是“2b”。但是,有研究人员判断5G的电磁波引发癌症的级别是“1”,具有最高风险。问题是,现在普及的2G、3G、4G使用的电磁波也已经确认对人脑有不良影响,今后5G将带来怎样的健康危害呢?尽早进行5G危害的调查和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与以往的4G相比,5G电波的渗透力将变得格外强。其结果是,外部发射出的电磁波轻易穿过住房和大楼的墙壁,除非是非常结实的防御墙壁,不然我们就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1天24小时被暴露在侵蚀人体的电磁波中。据说砖块和混凝土的墙壁起不到防御的作用。

考虑到5G的危害性,目前,国际机构也开始要求针对5G的危险性寻求对策。曾是联合国职员的克莱尔·爱德华兹说过“过去的20年里地球上80%的昆虫已经灭绝。5G真正使用后100%的昆虫会灭绝吧?继昆虫之后动物、甚至人类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 她在职期间曾向联合国的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秘书长多次提出建议。但是,并未产生任何实际效果。因此,克莱尔·爱德华兹选择辞职,开始向民众讲解5G的风险,为市民敲响警钟。 

从宇宙空间大量发射到地面的电磁波对人体不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由此联想到的是石棉和砷(砒霜)公害。现在可以说通过石棉诉讼,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石棉能引发癌症的恶劣影响,但是当初刚开始在建筑上使用时说的是“对人体无害”。

关于这一点,2010年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制作了一份惊人的报告书。内容是对无线通信技术和石棉进行的比较。报告是9年前制作的,不愧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该公司的风险分析团队当时就注意到了5G带来的危险性。

结果是,劳埃德虽然收到了大型通信公司关于5G导入的保险请求,但是全部拒绝了。原因是劳埃德判断,5G带来的健康危害额度巨大,作为保险公司是无法赔偿的。这可以说是非常冷静的对应。

即使这样,日本乃至世界各地都在推进5G普及需要的基站建设。到了明年人们也必然会更新智能手机。但是非常遗憾的是,5G电磁波给人体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在日本完全没有被当成问题。

随着智能通讯设备和服务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十足的“手机控”、“电脑控”。然而,这样的现象绝非好事。日本社会乃至全球都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有必要牺牲健康和生命来获取大容量、超高速的通信服务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日本通平台签约作者发表,版权属日本通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