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人民中国·2020-07-14 13:04:00·文化
10万+阅读
摘要:“敦煌艺术在日本展出的成功,是不能以10万观众、3万册目录、120篇报刊杂志文章、20次座谈会等有限数字来估计的。如果一定要照上面这样计算的话,那么只是原始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埋在日本土地上之后,会生长发展的。”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作者:于文

6月23日,是被誉为“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逝世26周年的日子。不久前,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创作的《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出版上市,让人们再度忆起这位用一生守护中国千年艺术宝藏的大家。

翻阅传记,其中记录着常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曾八次前往日本访问,进行文化交流。是他第一次把敦煌艺术带到日本民众面前,而1958年的首访展览就有10万多人参观,创造了当时的“票房”记录。更有巧事,陪同常书鸿首次日本之行的是 《人民中国》第一任总编辑康大川先生。1958年7月号杂志上刊载了此次活动的相关文章。日前,常书鸿之子常嘉皋到东京支局做客,记者翻出老杂志,与嘉皋先生一起分享了常书鸿先生首访日本以及与我刊的这段往事。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人民中国》杂志1958年7月号刊登的文章《古美术,新友谊——敦煌展在日本举办》

常书鸿早年留学法国,早已功成名就。但他毅然放弃了法国的安定生活,于1936年回到祖国。1943年,他几经周折抵达敦煌,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对莫高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1949年夏秋,常书鸿在敦煌一片混乱时组织了保卫小组,使石窟免受洗劫。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敦煌文物所所长。

1955年,日本拥护宪法国民协会代表团访问中国,与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签署文化交流相关协议,确定在日本举办“中国敦煌艺术展"。经过两年多筹备,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决定由常书鸿为团长,与康大川、李承仙、崔泰山组成中国敦煌艺术展工作团,随带敦煌文物研究所在敦煌莫高窟所作的壁画和彩塑摹本及摄影等300多件展品赴日访问,举办展览。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中国敦煌艺术展工作团一行四人。(左起)康大川、崔泰山、常书鸿、李承仙

《人民中国》1958年7月号杂志上记录了常书鸿在即将抵达日本前的心情。文章这样写道:“透过机窗看到远处被夕阳染成紫色的富士山,雾霭之下彷如海市蜃楼。”而此时他的心情是兴奋与不安并存。兴奋源自长途跋涉终将抵达,而不安则因为不知道日本人会如何看待此次访问展览,是否会支持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友好事业。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展品运抵后中日工作人员开始紧张地布展

原计划于1957年12月26日开幕的展览却被推迟到了1958年元月初。通过媒体了解到此展的日本观众早就开始预订门票,听说推迟开幕,期盼之情变得更为迫切。据常嘉皋介绍,因受台风影响,海运的展品船期延误,12月31日才能运抵。“首展会场设在东京日本桥高岛屋百货商店八层,只能等18时营业结束后才可以开始布展。”常先生说,“所幸的是中方事先做了细致和具体的计划,在国内就已做好展品照片和平面布置设计,编辑好了目录和资料,加上日方组织了100名员工配合会场布置,仅用了6个小时就有条不紊地完成了1400平方米面积展厅的布展。”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中国敦煌艺术展开幕式上,当时访问日本的中国红十字代表团李德全团长出席并剪彩揭幕

1958年1月5日,中国敦煌艺术展在东京开幕,由当时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红十字代表团李德全团长剪彩揭幕。两百多位日本文化学术界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同日,朝日新闻对展览做了这样的报道:敦煌虽然对于日本来说还不太为人所知,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隐藏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大遗迹——那就是敦煌千佛洞,一个在沙漠绿洲中繁荣的地方。中国敦煌艺术展上的展品是敦煌文物研究所全体员工历时多年制作的敦煌石窟模型和壁画摹本,展示的几乎全部都是巨大原尺寸美不胜收的绚丽作品。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日本观众排起长队,等待购票入场

说起展览反响,常嘉皋提到父亲在回忆录中的一段描述:“展览会原定12时开放,到了11点半,会场外排队购票的观众已有近千人,这是难得有的盛况。以后,观众天天增加,最多的一天达到九千三百多人。有些大学生为了照顾年老的学者专家,都主动地把自己所占的前列位置让给他们,免得他们久等。虽然会场很挤,但还是有许多观众争取时间做笔记、画速写,在每幅壁画前依依不舍,不忍离去。”

《人民中国》刊载的文章中也有常先生对会场情形的描述:“一时日本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和装饰美术家都用兴奋的眼光在观赏、研究敦煌艺术,他们从敦煌艺术品中找到日本艺术如何吸收中国画的传统。他们以不同的喜好来欣赏敦煌艺术:现代形式主义画家喜欢奔腾、粗犷的敦煌北魏艺术,日本画画家喜欢金碧辉煌的唐代艺术,雕刻家喜欢敦煌唐代彩塑,建筑家喜欢拿敦煌唐宋建筑与日本法隆寺等建筑来比较,装饰美术家已提出了今后日本图案的方针是将以新古典格调来大量学习敦煌图案。这次展览让日本民众知道了,两国交流和友好的历史比他们所认知的还要久远。”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日本观众参观展览

展览期间,常书鸿还在日本广播协会以及“中国敦煌艺术展纪念讲座和电影会”上发表演讲。此后一行参观了京都和奈良。

常嘉皋讲起临行前日中文化协会一位日本朋友对父亲说的一段话。“敦煌艺术在日本展出的成功,是不能以10万观众、3万册目录、120篇报刊杂志文章、20次座谈会等有限数字来估计的。如果一定要照上面这样计算的话,那么只是原始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埋在日本土地上之后,会生长发展的。”

对此,常书鸿在《人民中国》的文章结尾做了回应,写道:从日本回到中国已有数日,敦煌千佛洞前的乌拉甘草已是遍地开花。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在不久的将来,像那沙漠绿洲中的乌拉甘草一样盛开绽放。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莫高窟第285洞窟复原模型

常书鸿先生把一生献给敦煌的研究和保护事业。1958年之后他又7次访日,以敦煌为载体,为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陪同常嘉皋前来支局做客的片冈洁曾于1986年接待常书鸿先生访问日本。他讲起一个小插曲:常书鸿先生在下榻的新大谷饭店示范静物写生,请前台准备哈密瓜和葡萄,结果服务员送来的却是一个精致的水果拼盘,让常老忍俊不禁。

1994年6月23日,常书鸿先生与世长辞。今天我们追忆他用敦煌艺术为中日两国架起的文化交流和友谊的桥梁,温故以知新。常书鸿先生的丰功伟绩为今天的我们更加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中日交流事业的信心。

62年前,当敦煌艺术展第一次来到日本

常书鸿先生之子常嘉皋到东京支局做客    摄影:王朝阳

题图:1958年中国敦煌艺术展在日本桥高岛屋举办时的海报

图片提供:常嘉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人民中国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人民中国 特邀作者
110篇文章

作者简介

第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