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村田忠禧:见证中国农村发展的脚步

人民中国·2020-10-26 08:15:00·经济
10万+阅读
摘要: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农村变化。

作者:村田忠禧

1965年我开始学习中文,那时日本和中国还没有恢复邦交,所以没能去中国留学。我研究中国问题,却没有在中国实际生活的经历,这是我最大的弱点,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尽可能多地通过短期旅行的方式,多次访问了中国。

我专注研究中国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史,所以一直希望去毛泽东等人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想要理解中国,就要做全面的观察,如果只看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评断。幸运的是,我得到了中国以及日本研究机构、研究者的理解和支持,曾经到过普通外国游客很难去到的偏僻农村。只有亲身到了当地,才能追忆体会到远超书籍记载的具体的历史事实,同时还能以管窥豹观察到农村的现状。不过我必须得承认这些短期旅行,都只是“走马观花”而已,我在旅行中得到的认识还欠缺深度。

  • 最早参观访问的农村河北省沙石峪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71年12月,参观访问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那时日中还没有恢复邦交。我们去了河北省遵化县的一个贫困村沙石峪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还在当地农家住了一宿。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住在当地人家里。

当时的农业政策是“以粮为纲”,优先粮食作物生产,所以像沙石峪这样周围都是石头地的山村也开垦出了很多梯田。沙石峪也因为这种奋斗精神,和山西省昔阳县的大寨一样,成为了与恶劣自然环境做斗争的典范。

村田忠禧:见证中国农村发展的脚步

沙石峪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张贵顺。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张贵顺带领沙石峪人民在只有石头没有耕地的荒山上建成600亩水浇地,并发展林、牧、副业生产,改变了沙石峪的落后面貌

但“以粮为纲”的政策也破坏了自然环境,消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伴随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农村开始施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承包制,这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退耕还林”的政策,沙石峪开始种植符合当地土地条件、收益高的果树,绿化工作也由此取得进展。现在,在网络上检索“沙石峪”,出现的是葡萄产地等信息。当地还建立了“沙石峪纪念馆”,成为了学习过去奋斗精神的学习基地。2009年3月我去了山西省大寨,沙石峪和大寨一样,没有全盘否定过去,而是在思考可以从过去继承哪些东西。

村田忠禧:见证中国农村发展的脚步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精神,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鼓舞中国人民面对极端困难的考验,展开了同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的斗争

人民公社取消后,农民们为了挣得更多现金收入进城打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条件之一,就在于可以稳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劳动力。但这也同时带来了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青壮年离开农村,只留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农业发展薄弱,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扩大。而伴随中国逐渐富裕起来,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开始走向城镇化,只看重低成本劳动力的企业渐渐把生产中心转移向了内陆地区。这样一来很多农民工可以在老家附近找到工作,不需要再远赴沿海城市。而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也下大力气扶贫,改善贫富差距问题,倾注心力在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帮扶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但人才不足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今后如果年轻人能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加关注,愿意为农业的科学经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的改善付出努力的话,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 严峻自然条件下的努力

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1倍,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6倍。虽然地大物博,但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地占到了国土面积的58%。翻开地图,从云南省腾冲到黑龙江省黑河连一条直线,这是中国的人口分界线,线以右的东部地区,面积占全中国的43%,承载了94%的人口。线以左的西部地区,面积占57%,但人口仅占6%。

这是因为中国西部地区大部分都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土地,又深处内陆降水稀少。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当地每年降水量并不算少,但降水极其不均衡。夏季集中下暴雨,会导致地表土壤流失。还有西北地区的山区,往往向南一面都是裸岩,向北一面有植被。因为向南一面太阳光照强烈,会蒸发水分,向北一面多少有些阴凉可以让植被生长。贫困问题往往就与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村田忠禧:见证中国农村发展的脚步

2000年在去陕西省北部的路上拍照的沿途风景。昔日的荒山已经被绿色覆盖

但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中国的绿化面积却在迅速增加。2000年夏天,我坐车从陕西省延安去山西省太原。一路上只见周围的荒山上都种植了一层一层的植被。虽然还都是纤细的小树苗,但假以时日必将成长为郁郁葱葱的山林。这样的变化我在北京也看到了,从万里长城远眺四周,曾经都是石头荒丘,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景致。

村田忠禧:见证中国农村发展的脚步

2009年3月在山西省参观访问了当地的退耕还林事业

1971年曾与我一同参观访问沙石峪的高见邦雄先生就是参与中国绿化事业的一员。他建立了志愿者团体“绿色地球网络(GEN)”,从1992年开始帮助山西省大同市开展绿化事业。他们脚踏实地的绿化活动逐渐赢得了当地农民的信任。从2016年起,“GEN”又把重心转移到了河北省张家口蔚县,和当地一起展开绿化合作。现在作为共同守护地球环境的日中合作事业,“GEN”的活动获得了颇多赞誉。

村田忠禧:见证中国农村发展的脚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人民中国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人民中国 特邀作者
110篇文章

作者简介

第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