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日活·2021-03-29 13:04:00·文化
10万+阅读
摘要: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作者:一Hitomi

第一次见识“仪式感”,是在一段文字里。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拿出各色茶盏款待宝钗黛玉与宝玉,有瓣爮斝,有点犀盉,有绿玉斗,有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

她笑黛玉竟是个大俗人,区别不出旧年雨水与梅花雪水。她笑宝玉,“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茶与咖啡,都需要一个或泡或冲的过程,不能立即就饮,自然就带出一些仪式感,杯盏相衬,也是加分项。但最重要的,还在于境——心境加环境。若都像妙玉那般待客,客人怕也是丝毫轻松不得。

仪式感与分寸感兼得的好地方,也是有的,在古都镰仓。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尽管镰仓和京都同为古都,但京都是公家文化,即贵族高官的文化,而镰仓是武家文化。鹤冈八幡宫是镰仓的中心,其周边区域都唤做雪之下,一个诗意的名字。

还记得第一次被指引到那个咖啡馆,偏离了步行街,拐进一个花木深茂、曲径通幽的小道,两家大宅邸的院墙相夹。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咖啡馆入口的小小玻璃门上,有一个十字架的图案,仿佛一个老教堂,推门进去,就更有老教堂的感觉了。木制的桌椅,墙壁上有手绘的花草图案,窗外是一个巨大的野趣盎然的庭院。这家咖啡馆,竟然是在一栋宅邸的庭院里。不进小小的玻璃门,见识不到里面别有洞天。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来自19世纪,代表日本金工技艺精华的京薩摩瓷器,一字排开,仿佛是蝴蝶的翅膀,轻薄、细密、华奢,每一件都是店主自己收集的藏品,根据客人当天点的咖啡,自行搭配最适合的杯盏。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一番交谈才知道,主人居然是风靡一世的著名摄影师,出版过多本写真集,拍摄的资生堂广告曾两次获奖,还担任过多摩美术大学的教授。门上的十字架图案,源自他的姓氏——十文字。咖啡馆的旁边,就是展示其摄影作品的画廊。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咖啡馆的空间设计,参考的是诺曼底的“苹果教堂”。主人的朋友、美术家田窪恭治跟家人移居诺曼底时,发现了一个16世纪的近乎废墟的小教堂,全家用了十年时间,倾注私财,将其修复再生,后荣获了法国艺术文化勋章。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因为教堂的墙壁上,有田窪先生创作的马赛克壁画《Le Pommier dʼOr 黄金苹果》,又得名“苹果教堂”。关于这段经历,田窪先生在1998年出版过《苹果教堂(林檎の礼拝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里面有很多宝贵的设计图,非常厚重的一本记录。

当主人决定在私邸里开一家咖啡馆,先是花上几个月的时间,逐一品尝东京都内那些为人称道的咖啡店,最终被青山的一家名店——大坊咖啡店的味道所征服,遂拜店主大坊胜次为师,学习烘焙,并且在62岁那年自己设计了一款烘焙机。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自开业以来,他每天都会早起烘焙咖啡,赶在客人到来前,先试饮几杯,确认味道。由于是手工烘焙,每天的味道都不一样。那些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他每天不同的心境吧。

“咖啡生豆,大约有30%是水分,如何通过烘焙让水分蒸发,让豆子芬芳,是个艺术的过程。火强则口感差,火弱则味道苦。”“烘焙是时间与火的融合,而摄影是时间与光的融合,其实烘焙咖啡和摄影是有共通之处的。”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在自己的咖啡馆里,他最渴望听到的,是客人的一句“好喝”。所谓一期一会,绝大多数的客人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所以他相信客人的评价是发自真心的。

这个咖啡馆既是诺曼底也是镰仓,既像苹果教堂又像主人的客厅,是十文字先生这辈子的经历、审美、世界观、人生哲学的集大成之作。而我,只需要进来消费一杯咖啡,便可以尽收眼底,尽情地吸收。在仪式感与分寸感之外,还有着丰富的获得感。

“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在日本喝咖啡,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活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日活 特邀作者
76篇文章

作者简介

日本人的生活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