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地广人稀的北海道为何成为疫情重灾区?

蒋丰·2020-03-06 10:11:00·社会
10万+阅读
摘要:这几天,在日本,“北海道”成了一个热搜词。除了《情书》、小樽、洞爷湖,人们记住了北海道知事的名字——“铃木直道”。

◆《日本新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地广人稀的北海道为何成为疫情重灾区?

这几天,在日本,“北海道”成了一个热搜词。除了《情书》、小樽、洞爷湖,人们记住了北海道知事的名字——“铃木直道”。

在拥有颜值就拥有了一切的娱乐至上时代,38岁的北海道知事铃木直道凭借帅气的脸庞迅速刷屏。紧接着就有媒体深挖这个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拼实力的年轻人“逆袭”的故事。

2月27日,铃木直道请求道内1600余所中小学停课。一个年仅38岁的知事,“倒逼”日本中央政府,开出了日本战后第一张停课通知单。铃木直道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破天荒的停课措施,不惜赌上自己的名誉和政治前途。

让“北海道”三个字刷屏的,当然不仅仅是有胸襟有担当的帅哥,更是触目惊心的数字。截止3月2日,北海道内已有3例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病例,确诊的感染数量为77人。然而在同一日举行的由厚生劳动省牵头的政府专家会议上,北海道大学医学研究院的西浦根教授公布了他的研究结果——基于2月25日的数据,他做出了推算,道内目前实际感染数字应至少为940人。

地广人稀的北海道为何成为疫情重灾区?

北海道占地8.3万平方公里,只有534万的人口,抗疫形势却比汇聚了超过3800万人口的东京都圈都严峻。在中国国内,西藏率先成为新增感染为零的省份自治区。为什么在一水相隔的日本,地广人稀的北海道却变成疫情爆发的聚焦点?

首先,观光客大量聚集构成感染的潜在原因。据媒体报道, 1月28日,北海道第一例被确诊病例是来自中国武汉的女性游客。查询北海道观光局网站公布的数据得知,仅2019年1至3月份间,就有超过30万中国大陆游客到访北海道。同时有超过16万的中国台湾省游客造访,北海道的雪景对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人们无疑更具吸引力。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中国出现,因此,输入性感染,极有可能成为北海道抗疫的严峻考验。

地广人稀的北海道为何成为疫情重灾区?

其次,“札幌冰雪节”成为一个感染节点。对于日本国内的人来说,北海道的冬天,也是一生必须体验一次的风景。这里不仅有以《情书》为代表的浪漫和诗意,还有阿伊奴人带来的猎奇和风情。仅仅是冬季的三个月时间,就能为北海道带来130多万的日本国内游客。试想一下,一旦道内出现了感染者,如果情况没有得到重视,及时采取妥当的防护措施,北海道将成为一个新的感染源。

值得注意的是,2 月4日至11日举办的“札幌冰雪节”,最终吸引了202万游客参与,比去年少了2成。在冰雪节启动前的1月27日,中国国内已经对出境团队游进行了暂停的限制,这或许解释了游客减少的原因。而在“札幌冰雪节”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内,道内确诊人数呈阶梯状递增,说明疫情已经在道内扩散,出现社区感染的趋势。

而自北海道返回千叶县和熊本县的两名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确诊,无疑印证了北海道已经成为了日本国内一个新的感染源。如果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阻断道内病毒的传播途径,后果不堪设想。

地广人稀的北海道为何成为疫情重灾区?

再次,气候问题是无法忽略的客观因素。北海道道徽是一个六角形的冰花,不言而喻,雪景和雪地项目是北海道引以为傲的特色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背后,严酷的自然条件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以北海道政府所在地札幌市为例,2月份的日平均气温为零下3.1度,在有气象记录以来,曾出现过零下28.9度的极端气温。极端严寒的情况下,来到北海道的游客们,往往会选择在参与了雪地项目之后进入温泉一洗疲劳,前往封闭空间如商店、餐饮店等场所取暖。于是,狭小的空间内聚集了大量游客,病毒肆虐扩散。冬季室内取暖又多采用内循环的模式,封闭的空间加剧了病毒的传染效果,室内变成了一个个小型的病毒培养舱。

笔者在不久前发表的《防范疫情,日本政府绕不开的五堵墙》中,针对日本政府的权力做了说明。关于日本中小学停课这个问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只能用“要请”两个字,而非“严禁”、“要求”等强硬字眼。在内外因素形成的复杂合力下,北海道会走向何处,不可预想。所幸,北海道政府先于中央政府采取行动,并且,似乎北海道的民众反响还比较平静。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蒋丰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