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日本通·2024-01-08 09:00:00·文化
10万+阅读
摘要:日本人认为,出现在初梦中的事物,意味着好兆头的前三名依次是:富士山、老鹰、茄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ID:sjcff2016),作者:库索。日本通经授权发布,原标题:《京都岁末:如此就又是新的一年了》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进入十二月,走到哪里都能看见龙年主题的年贺状专柜,超市里显眼位置摆出来“正月用品”:各种秸秆编织的门饰和堆积成小山一样的圆形年糕。

街边饮食店的招牌上,不少打出了“忘年会预约”的宣传语。在常去的咖啡馆里,人们走进来总是寒暄“今年营业到哪一天?”打电话去熟识的料理店预约一月的空档,老板娘道:“正月从9号开始营业,你就那天来吧!我们庆祝一下新年。”

又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常去的居酒屋,店主带领熟客们举办起年末歌会来,从松任谷由实唱到中岛美雪唱到佐田雅志再唱到齐藤和义,唱了许多过去时代的流行金曲,道别时甚至还哼起了《来自北国》的主题歌,一直唱到凌晨两点,才各自体力不支打车回家。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超市里的正月年糕

此时终于有了浓烈的实感:京都的岁末到来了。在这个生活围绕四季更替而进行的城市里,每年伊始的正月,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月份,需要隆重地祭拜神明、迎接先祖魂灵、祈愿新年幸福。而十二月,也随之变成了最繁忙的季节,必须为新年万事做好充足准备。

日本人把十二月称做“师走”,即“连和尚也忙得四处奔走”之意。原本,在旧历十二月有迎接僧人前来诵经举行法事的习俗,日常居于寺院中的僧人因此在城中忙碌奔波的身影,是这一词语的生动描述。

如今,街巷中虽已不再有僧人奔走身影,但“师走”一词被延续下来,繁忙状况也蔓延至各行各业、各家各户,各有各的事要做。

这一时期,最先被《京都新闻》报道的是祇园花街的“事始”,指的便是舞伎艺伎们为迎接新年的准备。

12月13日,她们会携带年糕拜访师傅的家,或平日得到关照的茶屋,感谢过去一年的帮助和照顾。据说这一习俗自江户时代便开始流行,延续至今成为京都独有的“师走风物诗”,每到这一天,总有许多人举着相机守在祇园花街,等着看盛装打扮舞伎艺伎成群结对出门的样子。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另一个重要的“师走风物诗”,如果你此时路过四条大桥东侧的歌舞伎剧场“南座”,就会发现剧场门口热闹非凡,挂着鲜艳的“颜见世”的招牌。

岁末是日本当红的歌舞伎町演员们齐聚一堂的时候,演出者们的名字以书法写在木板上,也装饰在南座剧场的门上。这也是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习俗:过去,歌舞伎演员的工作以一年为合约期,每到年末便会更换新的演员,他们在此时进行首次亮相,便是“颜见世”。

1799年发行的《都林泉名胜图会》中,便绘有四条大桥附近的热闹“颜见世”景象。旧历的“颜见世”其实是在十一月举办,关东关西各自有自己的演出。

今天,被称为“演剧界的新年”的“颜见世”从十一月转移到十二月,且仅剩下京都南座一家仍在举行,于是,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歌舞伎演出的最大盛事:每到此时,东京的人气歌舞伎町演员(其中不乏“人间国宝”)纷纷“上京”,日夜连轴,演出场次排满近一个月。

“颜见世演出”的第一场,又必然有京都花街的舞伎和艺伎们组团前来观看,成为剧场里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它被称为“花街总见”,对外宣称目的在于让花街工作者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但考虑到歌舞伎演员与花街密切而暧昧关系,其中是否有更深的隐情,实在难以言明。

只要翻看京都的行事日历,就会发现,自“花街事始”和“南座颜见世”之后,几乎十二月的每一天都有类似的活动举办。

在这个城市住得久了,难免成为这种仪式感的一部分。例如21日的“终弘法”和25日“终天神”,在东寺和北野天满宫举行的旧货集市,寺院和神社境内人群熙攘,普通人家也多去置办年货。

往年这两个我去得多,今年翻看着日历,打算去几个从前没有去过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恰好最近吃到了好吃的京都萝卜,突然就迷恋上这种蔬菜。于是我的岁末活动,就从12月7日大报恩寺的“大根炊き”开始。“大根炊き”意为“煮萝卜”,12月里先后在京都的几家寺院——三宝寺、大报恩寺、了德寺、妙满寺、铃虫寺和蛸药师堂举行,人们将正值时节的本地萝卜放入大锅中慢慢炖煮,供给参拜者食用。

关于什么时候出于什么目的开始提供这道食物,每家寺院的由来略有不同,但普遍认为:食用在大锅中煮熟的萝卜,有无病息灾、驱除厄运等效力。

大报恩寺的煮萝卜,是为了配合12月8日释迦成道的法会“成道会”而开始的一种源于700年前的习俗:据说,起初是三世慈禅上人在萝卜的切口上写上梵文,进行祈祷供养后食用,有预防疾病之用。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7日中午,在出町柳的咖啡馆结束写稿工作之后,我便骑车北上,前往大报恩寺。即使已经进入12月的冬天,寺内仍铺满了五彩斑斓的落红叶。树下设置的坐席上,已经有不少老年人端着热腾腾的煮萝卜,作为午饭食用。

前两年受疫情影响,这一活动连续中断,今年听说终于恢复到从前规模,准备了足足5000根萝卜

萝卜与油豆腐一起加上酱油简单煮制而成,每碗售价1000日元,价格不算便宜,但此时我终于知道了它受欢迎的原因:大报恩寺的煮萝卜宣称有“预防中风”和“防治疾病”的祈愿效果,因此不少老年人都要专程来吃一碗,图个好意头。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大报恩寺的煮萝卜

我吃着煮萝卜,打量着周围的老年人们,一些头发已经掉光,一些坐在轮椅上,还有一些竟是从远处组团前来的。仿佛是一个高龄化社会的缩影,心情颇有些感慨起来。

寺院的住持说:“希望人们在感恩过去一年平安无事的同时,也祈愿来年身体健康。”

这一天,恰好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大雪”,虽然“去病除灾”只是美好愿望,但就实际意义来说,一碗冒着热气的煮萝卜,确实有温暖身体之功效

每年的这一天,总有电视台跑到寺院来录节目。今年也不例外。我远远看着大型摄像机中央,有两个男人在煮萝卜锅前探头探脑,始终也无法认清是谁,但总有人跑过去跟他们合照。又听说,早几年有人在吃萝卜的食客中,见到了结伴而来的今东光和濑户内寂听。

大报恩寺的煮萝卜,使用常见的长萝卜作为食材。寺院内还有一处在贩卖新鲜的生萝卜,却是一种名为“圣护院大根”的圆形萝卜,亦是近年来赫赫有名的“京野菜”代表。在京都的冬季蔬菜中,“圣护院芜菁”和“圣护院萝卜”常常令人难以分辨,它们外形十分相似,皆圆润饱满,实则口味完全不同。

据本地人说,前者生食最佳,常被用于制作千枚腌菜;后者则由于水分多、甘多苦少,且质地柔软,非常适合炖煮——一旦煮进高汤之中,迅速就会变软,让汤汁味道渗透其中。这种可以在短时间内煮熟且味道浓郁的特征,成为了注重节俭的京都人青睐的冬季蔬菜。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圣护院圆萝卜

吃完煮萝卜,我决定也去买一个圆萝卜。摆放在摊位上的一排排精美的“圣护院萝卜”,每一个都经过了祈祷,表皮上用墨汁写着代表释迦、观音与不动明王的梵文。

见我犹豫不决,摊位前的老太太迅速拿起一个,说:“这个长得很漂亮!”又道,“皮上的字可食用,无需担心!”1000日元买一个萝卜,对节俭的京都人来说实在不划算,但购买者众多,并不全是看中一个好意头,还因为它实在巨大——那个有如脑袋般大小的圆萝卜,我足足连续吃了一周。更何况,买萝卜还送一枚“开运除厄”的护身符呢。

到了十二月中旬,城中就开始充满圣诞气息。有天路过法国领事馆,里面正在举办圣诞集市,制作手工花环和贩卖面包、红酒的摊位,无一不排着长队。坐在露天位上吃饭的人们,正在等待午后的小型音乐会。

由于人实在太多,只匆匆看了一眼便离去了。隔天去花店,交往多年的店主老太太一见我就道:“是要做圣诞花环吧!

得到肯定答案之后,她拿出来一些杉树枝叶,又赠予我几株银色枝条。与花店的交往日渐默契,月底再来,老太太又向我推荐松枝、南天和千两,她已记住了我要插正月花。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十二月的第二个周末,北边的上贺茂神社举办了一场“京都面包节”。这算是古都的新式岁末活动了:2015年,作为上贺茂神社式年迁宫纪念活动的一环开始举办,宗旨是“传播作为日本第一‘面包之城’的京都独有的面包文化,并以此为契机,让人们感受世界遗产的文化和历史,同时更亲近地参与其中。”

这个面包节如今已经成为京都最大的面包活动,许多京都著名酒店和面包店都受邀前来出摊,20家店铺在神社参道上一字排开,只持续两天,也吸引了5万人来参加。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上贺茂神社的“京都面包节”

我骑车去买面包。中午的贺茂川沿岸,越接近上游,就越频繁地出现拎着面包袋子的人们,一些人就坐在河边,喝着便利店咖啡,吃起刚买的面包来。走进神社内,几乎每一家摊位前都排着几十人的长队,一些店铺已经关门,挂出“售罄“的牌子。它确实对得起京都最大面包节的称号。

排在一条长队的末尾,买了全场最受欢迎的老铺中村屋的炸猪排三明治。一家烤吐司机品牌为了宣传,现场提供免费加热服务,也学众人一样烤了三明治,到猪田的摊位上买了热咖啡,坐在神社的草地上享用了午餐。

人实在太多,决心明年不会再来,但看着周遭坐在草地上约会的情侣、带着小孩的父母,又觉得对这样的人群来说,应该是不错的岁末活动。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小林住持寄来的新年礼物

十二月十九日,这一天是日历上写着“大安”的好日子,不少神社和寺院都选在这时准备迎春工作。我家附近的下鸭神社,郑重地挂上了龙年图案的大绘马,并举行了“点睛”仪式。

此时兔年的绘马却还不能取下,两种动物要暂时并肩站在一起,直至岁末最后一天。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去下鸭神社买一个生肖摆件,然后等到从旧年跨入新年的那一刻,换掉玄关的装饰品。

在此前的几天,还收到了大德寺黄梅院相识的小林住持寄来的新年礼物,也在一幅色纸上画着威武的龙。他在旁边写下“吉祥”二字的祝福,又附有一封信,讲述龙的传说以及它如何呼风唤雨,说到雨,他提起宫泽贤治的诗,鼓励我应当“不惧风也不惧雨”。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下鸭神社的新年大绘马以及龙造型的生肖摆件

次日,又专程起了个大早,去看东本愿寺的“煤扫活动”。每年的12月20日,京都站附近的东西本愿寺都会举行这项活动,实质是传统的大扫除:在过去,人们用木柴烧火做饭,用蜡烛或灯笼照明,房间各处会渐渐积累起煤尘。

同样,在神社和寺院中,由于在本殿燃烛烧香,也会产生媒尘,与灰尘混合在一起。年底的大扫除,即“煤扫”,就是要清理这些煤尘污垢。

“煤扫”不仅是单纯为了清除污垢,也有为了迎接新年带来福气的“年神”、扫除一年污垢的深层意义。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东本愿寺的“煤扫活动”

传说若是长期对煤尘置之不理,它们便会逐渐结称黑色尘块,成为寄宿丧神的“煤渡”——以此为灵感创造的角色,在宫崎骏的动画《龙猫》和《千与千寻》都出现过。

听闻从前在京都,到了十二月到处都是大扫除的岁末景象,走在街巷中,随时可以听见人们敲打榻榻米的声音。昔日景象逐渐从日常消失,只有两间本愿寺将其延续了超过500年:这一天,将有几百人共同进行这项大扫除,从本堂里侧向外侧用竹棒敲打,将积累了一年的灰尘扬起,随后用大团扇将扬起的灰尘扇出去。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西本愿寺的“煤扫”从早晨7点开始,东本愿寺则稍晚一些,在上午9点才正式启动。世界遗产的大扫除工作量巨大,单由僧人无法完成,前些年我偶然见到寺院在官网上召集志愿者参与,今年再去看,竟然没有招募公告。

直至当天到了现场,才知道事情发生了变化:京都市内的300多名中学生,担负起了这一重任。此举的背景大约是信徒越来越少,志愿者招募日益艰难,以及宗教与传统的衰落。

这些年,京都市在传统文化的振兴事业上煞费苦心,在学校教育中找到了新的出路,我在十二月跟随花道老师去给市内中学生们上了两堂插花课,对此感触颇深。而东本愿寺的大扫除,大概也成为了类似的传统教育课,既让中学生们得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又为寺院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年末最后一次去茶道教室,挂轴上的字变成了“光阴似流水”,虽然我一年到头都在感叹时间飞逝,但老师总是到了年末才把它挂出来,提醒在座各位重新思考光阴。

京都人是如此重视辞旧迎新,整个十二月,从月初到月末,我总是在不停地与人郑重地互道“良いお年を!(新年快乐!)”。

从茶道教室道过这句话的归途,我看到车站后面那家钱汤已经悄然换了门帘,认出来图案是“一富士二鹰三茄子”,人们开始期待“初梦”,如此就又是新的一年了

京都人是怎样过新年的?

新年做的一个梦被称为“初梦”。

日本人认为,出现在初梦中的事物,意味着好兆头的前三名依次是:富士山、老鹰、茄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ID:sjcff2016),作者:库索。日本通经授权发布,原标题:《京都岁末:如此就又是新的一年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一览扶桑(ID:sjcff2016)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日本通 资深作者
86533篇文章

作者简介

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