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人最羡慕、最理想的夫妇典范

日本通·2010-12-06 10:07:06·文化
9.1万阅读

在日本,有着“京都女、东京男”这样的说话,他们被称为日本人最羡慕、最理想的人。这种说法得从日本文化中的“风雅人”谈起。

日本风雅人的特征是:白天赏樱,夜里赏樱,饮酒吟诗听“三味线”。

当日本以完整的独立国姿态出现,并派遣隋使与遣唐使来中国留学的时候,他们的国都在今奈良。奈良时代起自公元710年,终于784年。迁都长冈后更于794年迁都京都。这京都成为日本都城,一直维持到1868年(明治元年)为止。所以以京都为中心,包括奈良、大阪、神户地区一带,号称“关西”的地区,是千年来日本文化政治的中心。日本的风雅人大都诞生于此地。

在京都文化的极盛时期,京都附近的岚山山下“渡月桥”,经常有穿着华丽的“宫廷人”(大臣)在桥上仰望明月,遥视岚山的红叶或樱花,吟诗唱和,通宵达旦,成为日本人迄今津津乐道的千古风雅事。

但这些衣冠束带,踏桥吟诗的公卿,并非一般日本人心目中理想的男子汉形象。

日本人迄今以“京女东男”为男女性的理想像。他们喜欢在京都的文化中熏陶成人,风情万千,有教养的女子。但在男性方面,却推崇朴质无文,粗犷豪迈的关东男儿。

“关东”,指的是今日东京为中心方圆1200里的地区。这地区在德川家康移封至江户以前,是一片旷野,名叫“武藏野”,仅有一座小小的江户城,相传为诗人太田道灌建于1457年。

这位建造江户城的城主太田道灌原来也是一个朴质无文的武夫。关于他后来成为诗人,有种种传说,其中有一个相当罗曼蒂克的故事,在日本脍炙人口。

太田道灌一日率部属在武藏野上打猎,将近中午,忽然下起大雨来了。太田遥望不远处有一间茅屋,便驰马到茅屋外叫门,请借笠衣。门开处走出一位绝色少女,问明来意后竟以和歌答曰:“山吹花开七八重,可借不结子”。“不结子”与“无笠衣”在日本话中音相同,少女显然是以谐音隐语答复所求。按照当时的习俗,对方既以歌代言,这边也须吟一首歌以为唱和。但太田一则不善文藻,二则骤然看到茅屋中走出一个丽人,惊得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好怏怏而别。

回城后,太田颇以未能应酬少女为耻,逐聘请名师,攻读“万叶集”以下诸和歌集,数年后斐然成为诗人。乃再假狩猎之名,重访茅屋。但茅屋荒废,内已无人,正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太田未遂所愿,忧愁归去云云……。

太田道灌是关东武士,面对一个风雅少女,却说不出一句风雅的话,日本人喜欢这样的“武骨者”(粗人)。设若太田道灌当年当着少女应对自如,以很有水准的诗词,唱和吟咏。这场面只不过是许多风雅唱和的场面之一罢了。这故事绝不会流传开来的。

 一介无文的武夫,在一个才华很高的少女面前受窘脸红而说不出话来,这种女子与男子——也就是“京都女东京男”的典型——是日本人所希望看到的。

日本文化发源于京都附近的关西地区,后来渐渐地延伸到东方——江户(即今之东京)而后北上到奥羽地方,而跨海入北海道。这个文化由西伸向东的过程是伴随着近代史上许多诸侯的兴衰、战役的胜败,与交通的开通的。

在日本的政治史上,在朝廷侍奉天皇的公卿与地方的武士是截然分家的。后来武士的首领——源氏常以武力控制全国,受封为征夷大将军而设幕府,京都的朝廷与幕府的武士各行其是的双重局面形成。而前后三次幕府时代,有两次将府治设在关东——一次在镰仓,一次在江户,只有一次是和天皇一起在京都,但那是最无力的幕府。

所以今天,京都人一见东京人就反感,千不该万不该皇宫设在江户的东京,因为日本的政治文化是从京都开始的。说白了,京都人很注重“门脸儿”,讲究穿着打扮。京都的男女,在印象中穿着打扮都非常得体,不过分新潮也不张扬,高雅细致而贴切。

“男人数东京,女人数京都。”这句话在江户时代以前的语义是“美女与野兽”。

因为那时东京刚刚开始开发,“东京男人”象征着野蛮和粗俗。而京都是京城,“京都女人”象征着优雅和清秀。

到了江户时代,江户幕府决定在东京设新的京城。东京男人成了赚钱很多、挥金如土的男人,而京都女人则善于料理家庭经济。

于是日本人说“男人数东京,女人数京都”的寓意,在这里又特指理想的夫妇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