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文章博士世家儒士 菅原道真

日本通·2010-08-11 15:19:07·文化
10万+阅读

菅原道真简介

日本文章博士世家儒士 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公元845903年)幼名叫阿吉(一作阿呼),是平安时代前期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经抵制过藤原大贵族集团的专权。他死后,被祀为“天神”,长期留存在日本现实的生活之中,迄今参拜不绝。他的著作,也已经成为日本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拟作一些粗浅的介绍。

1.文章博士世家

845年,菅原道真出生在一个世袭的文章博士的家庭。文章博士则是日本特有的官职,由菅原和大江两家世袭。

他的祖父管原清公(770842年)曾于804年随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副使石川道益前来中国,在遣唐使团中任判官职。

次年六月,菅原清公随着大使、副使安全回日本。以后,他大力提倡引进唐朝的宫廷服饰、朝仪和舞蹈等。819年任文章博士,进讲《文选》、《后汉书》等。他参加了《令义解》、《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的编纂。菅原道真诞生时,菅原清公已死,但从小生活在这个深受唐朝文化影响的家庭,耳濡目染,使他对中国的文化特别爱好。

他的伯父菅原善主,也于838年随遣唐大使藤原常嗣到过中国。据圆仁(794864年)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他掌管这次遣唐使团的第四舶。可见他的家庭与遣唐使的关系特别密切。

父亲菅原是善(812880年),排行第四。在菅原道真出生的845年任文章博士,后于847年任东宫学士,851年进讲《文选》。当时正是中国文学传入日本后的全盛时代,出现了不少汉诗文家,小野篁、大江音人等的诗都很有名。菅原是善的诗,被称为“藻思华瞻,声价尤高”,诗中含有崇佛的倾向。

菅原道真幼时身体很弱,生过大病。他母亲为此向观音菩萨许愿,她临死时(872年)还叮嘱孩子要还愿。十一岁时(855年),菅原道真从父亲的门人岛田忠臣(828892年)学习,在《菅家文草》[1]中所载的第一首《月夜见梅花》,就是那一年的作品。岛田忠臣有一个中国式的姓名,叫田达音,他很喜欢白居易的诗,这对菅原道真的诗风有一定影响。十五岁,菅原道真加冠,同年与岛田忠臣之女订婚。

当时,文章博士之下有文章生二十人,要当文章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菅原道真把考文章生比作唐朝考进士,为了考取文章生,他特别发奋,其父每天命题要他做诗。十八岁时,菅原道真考取了文章生。

文章院内的气氛比较平静,而朝廷大贵族之间的斗争一直非常剧烈。866年发生了“应天门之乱”,宫内发生火灾,烧掉了正门应天门和栖风、翔鸾两楼。大贵族之间,乘此互相倾轧,大纳言伴善男认为是左大臣源信放的火,右大臣藤原良相命令参议藤原基经逮捕源信。太政大臣藤原良房根据检举材料,认为证据不足,加以阻止。不久有人认为是伴善男和他的儿子放的火,于是伴善男和有关的人相继被逮捕判罪。真相究竟如何,后世也搞不清楚。这样的大事件,对青年时代的管原道真的冲击一定很大。尤其他的母亲出身于伴氏,也许多少受到影响。

867年,菅原道真被提拔为文章得业生。870年应方略试,由大学少内记都良香(834879年)主试。这次考试通过后,菅原道真就走上了“学优而仕”的道路。

2.仕途曲折

当时,正是藤原北家[2]的权势蒸蒸日上的时期。藤原良房以外戚的地位于857年当上太政大臣,次年奉戴九岁的清和天皇并自任摄政。在菅原道真通过方略试之后两年,藤原良房死去。其嗣子基经就任右大臣并任摄政。

菅原道真于871年任“玄藩助”,这是治部省的下属机构,掌菅左京和各地寺院僧尼名籍,并负责临时接待外国使臣。“玄蕃助”是比“玄蕃头”只低一级的官职。就在这一年,藤原基经的长子时平出生了。这个比他小二十七岁的贵族,后来成为迫害菅原道真的主要人物。

同一年,清和天皇敕命藤原基经、南渊年名、大江音人、善渊爱成,都言道、岛田良臣等修撰《文德天皇实录》。由于和岛田良成的亲戚关系,菅原道真对这个修史事业一定比较关心。而且这个工作经过一度停顿而重新修撰时,他的父亲菅原是善也参加了。等879年撰成后,序文也是菅原道真写的。

菅原道真的诗文当时已很闻名,藤原基经对他颇为赏识,他和其他贵族的奏章常由菅原道真起草。不久菅原道真又转到中务省的少内记的职位上去,为天皇起草诏敕,在《菅家文草》中还留着不少诏敕的底稿。

874年初又转任兵部少辅,是仅次于卿和大辅的官职,相当于中国的侍郎,到二月再转任民部少辅。

876()四月,宫内太极殿大火。()十一月清和天皇让位阳成天皇。阳成天皇才九岁,次年正式即位,藤原基经继续摄政。877年菅原道真又转式部少辅。这一年,他祖父菅原清公的学生,当时的大学者大江音人逝世。同年()十月,菅原道真正式任文章博士,接上了菅原家的正统。他担任这个官职时,接受了他父亲小心翼翼的训诫。他有《博士难》一首道出了当时的心情:

吾家非左将,儒学代归耕。

皇考位三品,慈父职公卿。

3.站在藤原集团的对立面

890年(宽平二年)菅原道真任满,从讚岐归京。这是一个新的仕途的出发点,可是心境还是郁郁不得志。

这一年()五月,橘广相死去;()十月底,藤原基经也病倒了,拖到次年正月也就撒手西归。宇多天皇与藤原基经的矛盾至此告一段落,政治局面发生新的变化。

藤原基经死后,没有人继任太政大臣,也没有人任摄政或关白。左大臣仍是源融,他原来是嵯峨天皇的皇子,后赐源姓,降为臣籍。在废阳成天皇时,他很想登基,但为藤原基经所压制,从872年起,一直任左大臣。新任右大臣的藤原良世,也不是藤原北家的嫡系。值得注目的是藤原基经的长子藤原时平(871909年)的动态。

887年宇多天皇即位时,任藤原时平为“藏人头”。在藤原基经死后,宇多天皇于()二月底准许菅原道真升殿,即进入朝廷。又补他为藏人头,然后升时平为参议。参议是能够参与朝政,议论国家大事的重要职务,其地位仅次于大臣和纳言,一般从大辨、近卫中将、藏人头、左中辨、式部大辅等位阶列入三位的高官中任命。所以时平虽然比菅原道真小二十七岁,但地位却比菅原高。

同年()三月,菅原道真又任式都少辅。()四月兼左中辨,不久辞去了藏人头职务。

892年,宇多天皇大力开展修史事业。()五月初敕命源能有、藤原时平修撰《日本三代实录》。所谓三代,就是指清和、阳成、光孝,包括857年到887年间三十年的历史。稍后一些,又敕命菅原道真撰进《类聚国史》。《类聚国史》的要求,就是把《日本书纪》、《续日本纪》、《续日本后纪》和《文德天皇实录》五部史书,按神抵、帝王、岁时、音乐、政理刑法等部类分类编辑。对菅原道真来说,这是很大的荣誉。到同年()十二月,他又兼左京大夫,并奉敕在清凉殿进讲《群书治要》。

893()二月,菅原道真也被任参议,并兼式部大辅。当时任参议的还有源真恒、藤原有穗、源湛等。以能力而论,自然菅原道真要高明得多。而藤原时平又走前一步,已升为中纳言了。[4]同月,菅原道真又由左中辨升为左大辨,()三月,又兼勘解由长官。()四月,宇多天皇立敦仁亲王为太子,又命菅原道真为东宫的辅导人员“春宫亮”。()九月,菅原道真撰进《新撰万叶集》。从这样的升迁过程,可以看得出宇多天皇在特别提拔他。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点:第一,在“阿衡事件”发生时,一般儒生都不敢表明态度,而菅原道真特地为此上书藤原基经。表面从藤原基经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而实际上是为橘广相解脱困难,进一步说,也使宇多天皇脱出了困境。第二,宇多天皇长期受藤原基经的压抑,在基经死后,就培养与藤原北家相对立的自己的力量。于是他看中了菅原道真。第三,菅原道真不仅是个文人,而且有办事能力,比当时同辈人强些,也许宇多天皇认为足可以信任。

这种情况,藤原北家系统的贵族当然看得出来,藤原时平必然有所觉察。这股传统的贵族势力正在找一个排挤菅原道真的机会。

894()八月,宇多天皇任命菅原道真为遣唐大使,左少辨纪长谷雄补副使。

可是,他面对当时的现实,于()九月十四日提出了《请令诸公卿议定遣唐使进止状》。原文如下:

右臣某。谨案在唐僧中瓘去年三月附商客王纳等所到之录记,大唐调弊,载之具矣。更告不朝之间,终停入唐之人。中瓘虽区区之旅僧,为圣朝尽其诚,代马越鸟,岂非习性。臣等伏检旧记,度度使等,或有渡海不堪命者,或有遭贼遂亡身者,唯未见至唐有难阻饥寒之悲,如中瓘所申报;未然之事,推而可知。臣等伏愿以中瓘录记之状,遍下公卿博士详被定其可否。国之大事,不独为□身,且陈欵诚,伏请处分。谨言。

这篇状文,主要说明唐朝情况凋弊以极,没有派使去的必要;如果派去,恐有“难阻饥寒之悲”。在此之前,在()七月中已将中瓘送来的“录记”上报。《菅家文草》也载有《太政官牒在唐僧中瓘报上表状》:

牒奉敕者中瓘表悉之。久阻兵乱,今稍安和。一书数行,先忧后喜,□源茶等准状领受。诚之为深,溟海如浅。来状云:温州刺史朱褒特发人信,远投东国,波浪眇焉,虽感宿怀,稽之旧典,奈容纳何,不敢固疑。中瓘消息,事理所至,欲罢不能。如闻商人说大唐事之次多云:贼寇以来,十有余年,朱褒独全其部,天子特受忠勤,事之仿佛也。虽得由绪于风闻,苟为人君者孰不顾耳以悦之。仪制有限,言申志屈。迎送之中,披陈旨趣。又顷年频灾,资具难备,而朝议已定,欲发使者,辨整之间,或延年月。大官有问,得意叙之者,准勅牒送,宜知此意。沙金一百五十小两,以赐中瓘,旅庵衣钵,适支分□。故牒。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