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唐人屋敷与长崎新地中华街的历史渊源

日本通·2011-01-29 14:32:09·文化
10万+阅读
摘要:远在日本的这块土地上充满了中国气息,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足迹。将中国的传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留了下来。当居住在日本的中国游子们厌倦陌生的环境,思念故土的亲切时,到这里来是最好的选择。

长崎于1689年将十善寺的一片土地圈起来,建成了局限来航唐人居住的唐人屋敷,更于1702年在唐人屋敷大门外的海中填造出一万两千平方米土地,建起了十二栋六十间的放置唐船"荷物"(货物)的仓库,那就是"新地唐人荷物蔵""唐荷物蔵""新地"

18536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贝利率领的四艘黑色舰船开进了今神奈川县的浦贺湾,向日本德川幕府要求自由通商,那被称为"黑船来航"。幕府内部意见不一,委允转年作答。次年正月,贝利再次率领七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开进了横滨港,幕府终于屈从了。

唐人屋敷与长崎新地中华街的历史渊源

巧的是首次"黑船来航"那年,沙俄使节、有名的海军中将波将金也率领一支四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过长崎做"亲善访问"。通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以"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门户。才十几年,它们又以"炮舰政策"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同的是炮舰只在日本港湾横冲直撞,并未开炮,就把门打开了。日本幕府逐次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俄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放弃指定长崎为唯一贸易港和种种限制的锁国政策,同意开放神奈川(今横滨)、箱馆"今函馆"、长崎等港为自由贸易港,建立外国人居留地和领事馆,解除对天主教的禁止……

1859年横滨开港,欧美商人络绎进入,和他们同时来的是需要依靠的叫做"买办"的中国人,那些中国人来自香港、上海、长崎。很快,横滨出现了中华街。

1868年,神户开港。根据条约,在海边划出一片外国人居留地,欧美商馆和住宅一栋栋建立起来。同年,从长崎赶去十余名华侨,因为还没有"日清友好条约"签订,他们在外国人居留地旁边的杂居地--"海岸通""荣町"住下,行商坐商,那里后来成了神户中华街--南京街。

1858年,长崎开始在常磐等海岸填海造田,建立外国人居留地(1859年初成),原来突在海中的收容荷兰人的"出岛"和收容来航唐人的"新地蔵"也逐渐连成了陆地。和横滨一样,随着欧美自由商人进住长崎,也跟进了一批假借西方外商雇员名义而来的唐人,暗中从事贸易工作,他们和仍残留在唐人屋敷中的唐人并存,形成了新旧唐商。套今日语,我们是否可以说前者是搞市场经济的,后者是局限于计划经济的。

广阔天地都可自由贸易,仅在一个大院中做有限的生意只能是渐趋灭亡,什么"私割符制""相对商卖""市法商卖""定高制"均成历史,唐人屋敷于毫无意义中解体了,残留在那里的唐人终于突出禁锢走到市中。

外国人居留地是为与幕府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的欧美诸国准备的,尚无国家支持的旧唐商大多搬进了临近外国人居留地的、也失去作用的唐人屋敷的仓库"新地蔵",令那里变成了"新地町"1859年在长崎的中国人有七、八百人,居住在外国人居留地、唐人屋敷、新地各三分之一,合起来远远超过欧美人,积聚了许多中国商号的新地已具中华街雏形。

1870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唐人屋敷,从此在未重建,只留下几座庙宇,留居在那里的唐人大多搬到了新地。

1871年日清修好条约签订,1878年长崎清领事馆设立。唐人们也被称为支那人、中国人了。1899年废除外国人居留地,允许外国商人在市内混居,假借欧美人之名暗中做生意的中国人,进入新地堂堂正正开起了商馆洋行。

1937年,日中战争爆发,有经济实力的长崎中国贸易商大部回国,留下的一批中国人转行开饭馆和杂货店,几经改造形成了今日以酒楼和中华食品杂货为主的新地中华街的格局。1972年日中复交后,新地中华街修建了中国牌楼式的四门,它更趋完整完美。

而今天,远在日本的这块土地上充满了中国气息,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足迹。将中国的传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留了下来。当居住在日本的中国游子们厌倦陌生的环境,思念故土的亲切时,到这里来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