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小通书屋·2020-08-10 15:39:41·图书
10万+阅读
摘要:我的书,是在创造这样一个空间,邀请原本陌生、不同的人走进来,接触、对话。文化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我的书,也是在创造这样的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声新童书研究所(ID:xiaohuanxi2017),作者:鱼鹰、李丽琼,原标题:纸质书终将消失?他的书一定是最后留下的那种,日本通经授权发布。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驹形克己( Katsumi Komagata)日本书籍设计大师、平面设计师、绘本作家。

第一次听说驹形克己这个名字?

没关系,让我们先一起看看他的书。

你会迷上他,毫无疑问。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他的书:Blue to Blue。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Blue to Blue

封面是极简的海蓝色,一个镂空的圆,就像从海底探头的你投向远方的一瞥,深深浅浅、各式各样的蓝一直铺展到天边。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翻开来,层层叠叠、波浪起伏的蓝中翻涌出天鹅、青蛙、鲑鱼、鲸鱼等动物的模切造型,每一张纸的触感、纹理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没有两抹一样的蓝。

不止你的眼睛在欣赏色彩的盛宴,你的手指也是这场阅读的主角——所有的感受都被唤醒了。

这是出生在日本静冈的驹形克己孩提时对大海的记忆:

“游泳时探出头换气,看到的是天空与海的界线不断地被海浪改变着,这让我想要不断地游下去,一直到鱼生活的地方。”

这是另一本感人至深的创作:《我诞生了!》(ぼく、うまれるよ!)。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我诞生了!》
(ぼく、うまれるよ!)

一条在书页之间旋转着连接的粉色细纸,还原出婴儿与妈妈通过脐带的联结: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我诞生了!》内页

妈妈的肚子里有很多很多星星,

星星多到数也数不清。

这很多很多星星里面,

只有一颗星星会和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星星相遇。

这两颗星星融为一体,一点一点的变大,

一颗变成两颗,

两颗变成四颗,

四颗变成八颗,

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哇,小小的生命诞生了。

……

 在北京Page One书店的分享会上,驹形克己谈到创作的由来:

 “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在医院里一直守在夫人的身旁。当时我第一次看到脐带,本以为脐带是很美丽、很圣洁的东西,可原来它的颜色是淡青色,还有点黑黑的,不那么令人感动。

当时我感到很不可思议,便去图书馆查了很多资料,有很多意外的发现。比如产生镇痛的荷尔蒙是婴儿带来的,镇痛通过脐带传给妈妈,告诉妈妈我要出生了。所以那是孩子在向妈妈发出信息。“

 他将这些发现做成了绘本《我诞生了》——

书里的这条脐带,甚至带给我们比现实中那个已经脱落的青灰器官更具体的感动。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我诞生了!》内页

这位出生于1953年,36岁才结婚生女,在日本和欧洲鼎鼎大名的纸艺大师、书籍设计大师,是个太温柔的父亲。

他大部分的童书创作都和女儿有关,伴随女儿一路成长。

书,是他一面读懂孩子,一面努力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桥梁。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这种沟通,从女儿不会说话的婴儿期就已经开始。

比如在女儿三个月大时,驹形克己想要检查孩子的视力,设计了First Look这套书,以黑白两色、不同的形状,检视孩子眼球的转动,以及看到形状的反应。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First look

 女儿三岁时,在泡澡的时候告诉爸爸:她还记得在妈妈肚子里时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水声。于是驹形克己创作了《咕嘟咕嘟咕咚咕咚》(ごぶごぶごぼごぼ),把女儿描述的声音视觉化。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咕嘟咕嘟咕咚咕咚》

再大一点,这位爸爸又把曾经设计的卡片扩展成可以拉伸、变化的故事。

及至女儿也做了妈妈,驹形克己又为小外孙女创作了一本书:《骨碌骨碌咻》(ぎゅぎゅぎゅ)。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骨碌骨碌咻》

这些书帮他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包括 ADC银立方奖(纽约)、创意奖(巴黎)、新艺术奖以及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提名奖、国际儿童图书奖(瑞士)和两项优秀设计奖(日本)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驹形克己还创作过不少视觉障碍人士也能阅读的作品,让你通过手的触摸就获得层层递进的感受,仿佛亲见。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When the Sun rise

难怪英国剑桥艺术学院儿童绘本专业博士董阳会选择以驹形克己的创作为研究主题,来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

她说:“虽然今天市面上有大量大量的互动类童书,但存在着很多达不到美学高度或过于玩具化的问题。

既能达到游戏目的,又具备一定艺术高度的多层次互动绘本,一定是出自像驹形克己这样对孩子了解、又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设计师之手。

驹形克己还是一位对人文关怀非常看重的作者,他一直在关爱生命,关爱自然、关爱身边的人,也关爱一些特殊群体。”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为视障儿童设计的PLIS ET PLANS

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驹形克己?

为什么他的书一直没有在国内出版?

爱心树的童书编辑熊英告诉我们:驹形克己的书在用纸、工艺、装帧等方面都非常精致,可以说不计成本,相当于半手工制作了,所以极难引进。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表现生命轮回的立体书Little Tree

但好消息是,爱心树2020年初就要出版《骨碌骨碌咻》《咕嘟咕嘟咕咚咕咚》的简体中文版!

驹形克己的书终于开始了引进中国的第一步。

熊英说:“我们最近引进的这两本书,工艺和纸艺上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却拥有独一无二的设计。他很了解儿童特别是婴儿的发育特点,用各种方式来与孩子互动,延展了我对书原本的想象。”

2019年底来上海参加国际童书展,是66岁的驹形克己第一次来到中国。

谷声新童书研究所的几位同仁无比荣幸,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他的话语后来长久回荡在我心里,有一种温柔坚持的力量。

比如这一句:

“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空间,邀请原本陌生、不同的人走进来,接触、对话。文化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我的书,也是在创造这样的空间。”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 采访对谈:G- 谷声新童书研究所 董阳  李丽琼  鱼鹰     J- 驹形克己
  • 和婴儿一起创作

G- 您的书很喜欢用立体纸艺,这些作品很有魅力,制作成本也很高,制作工艺上相比普通书要麻烦很多,还可能因为不容易普及而读者不多,您为什么愿意投入在这样的“麻烦”中?

J- 我在美国做设计师的时候,每天都需要接触不同的纸张,需要不断去比较各种纸张的差别。

当时美国经济比较萧条,很多时候不允许大量打印,需要在经费控制的前提下,选到合适的纸去做一些卡片之类的设计,所以那时我已经有了大量和选纸有关的训练。

对于我来说,比较和选择纸张不算麻烦,已经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了。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G- 那您是如何为书选择合适的纸的?可以用一本书,比如Blue to Blue来举例说一说吗?

J- 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纸很多都是蓝色,但是有各种各样的蓝色。我把我能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蓝色纸张放在一起,在这里面不断筛选,最后选择了你看到的这本书的纸。

我的方法是不断去试。

这本书源自我对大海的记忆,我小时候在海里游泳,探头换气的时候,看到天空与海的界限,这让我想要不断地游下去,游到鱼生活的地方,所以我就创作了这样一个和大海、鲑鱼迁徙有关的故事。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Blue to Blue 内页

G- 您的每本书都有一个特别的目的吗?您女儿或外孙女明白您希望她们从每本书中得到什么吗?您有没有发现她们的反应与你期望的不同?

J- 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的目的,像《咕嘟咕嘟咕咚咕咚》这样的书,就是为了和自己的女儿交流而创作的。

孩子的反应与我期待的不同,这样的情况会有,所以我会在做书过程中,把样书拿给女儿看。

我很喜欢观察婴儿的表情,如果我发现女儿没有我期待的反应,就会调整我的设计,更换其他更合适的设计。

 

G- 您的两本低幼绘本《骨碌骨碌咻》和《咕嘟咕嘟咕咚咕咚》很快要在中国出版了,可以说说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吗?创作的灵感分别从哪里来?

J- 这两本书一本和女儿有关,一本和外孙女有关。

《咕嘟咕嘟咕咚咕咚》的创意,起源于女儿小时候洗澡时和我的一次聊天,她告诉我,她还记得在妈妈肚子里那种充满水、充满气泡的感觉。

于是我用了形状和拟声词,来呈现女儿和我交流、表达的场景,这是一种声音的视觉化。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咕嘟咕嘟咕咚咕咚》内页

在我外孙女2岁的时候,我创作了《骨碌骨碌咻》。我用给女儿创作的“Little Eyes”系列小卡片和外孙女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灵感,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和外孙女一起完成的。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咕嘟咕嘟咻》内页
  • 书的本质 是创造一个沟通的空间

G- 在您的作品Blue to Blue、Little tree中,藏着一种像诗一样美感,这是您把自己的喜好藏在了作品中,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J- 我很喜欢整理我自己的感受再表达出来。

在我最初去美国时,感受到很多文化差异的冲击,这让我思考,美国和日本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有这些不一样。我很喜欢抒发自己的感受,这可能是你觉得我的作品比较抒情的原因。

我并不是刻意要营造你说的像诗一样的美感,我只是自然而然地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过滤器,每天都在收集和过滤,我只是把我自己过滤后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而已。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Little Tree内页

G- 您有一些书不是叙事性的,这种靠书本身来讲故事,而不依赖文字故事的能力是怎么养成的?

J- 更多是一种感受。不管书本身有没有故事,其实都是在做沟通。

我思考的只是要如何与读者沟通,把我的感受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G- 您的一些作品是为视障人士创作的,但是为什么还要选择有颜色的纸张呢?

J- 我那些作品虽然是为视障人士创作的,但并不是说只有视障的群体才能使用。我希望没有视觉障碍的人也能看,但是会建议读者试着蒙上眼睛,去体验视障人士读书的感受。

虽然视障人士看不到颜色,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接触到颜色,而不是用没有颜色的书去把他们这个群体区隔开来,我希望创造的是一种共融的状态。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为色盲人士创作的When the Sun Rises

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空间,邀请原本陌生、不同的人走进来,接触、对话。文化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我的书,也是在创造这样的空间。

这就好比日本茶道的故事。你知道幕府时代,商人和武士曾经是两个地位相差悬殊的阶层,武士地位高,商人地位低,商人很害怕武士,但又很希望能跟武士阶层沟通。

于是商人发展了茶道,他邀请武士去喝茶,但是把茶室的门做得很窄,茶桌做得很矮,这样武士就很难把刀带进去,就算带进去了也没法在茶室里挥刀。这样一来,商人就获得了与武士对话的可能,实现了共融的机会。

G- 您能给年轻的设计师、插画师一些建议吗?如果他们也想学习你这样的风格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J- 有不少中国插画师给我看他们的作品,他们有很高的创作热情,想追求完美的创作,但是并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完美的。

我的很多书之所以用丰富的纸艺,并不是单纯为了多一些特色,而是希望读者通过对不同纸的触摸,产生不同的感受。

所以我建议不要过度去追求创作的技巧和作品是否完美,还是要去了解自己内心纯粹的感受,也要学会给读者留有空间。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驹形克己作品展览Mysterious Hole

而且要创作童书,一定要先了解孩子,多接触孩子。

-本文书单-

如果纸书消失了,他的书一定是留到最后的那种

《骨碌骨碌咻》《咕嘟咕嘟咕咚咕咚》

最初的样子(套装2册)

让0-2岁宝宝着迷的游戏洞洞书

[日] 驹形克己

0-2岁宝宝必备

好看、好听、又好玩的洞洞纸板书

宝宝生命之初熟悉的形状、声音、颜色

有趣拟声词

充满惊喜的洞洞设计

视听触觉新体验

让宝宝着迷的快乐游戏

- 完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小通书屋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小通书屋 专栏作者
70篇文章

作者简介

一间对图书特较真的独立小书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