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阪的闹市总是会停着一辆标致明显的采血车,在闹市中传着白衣的护士会很亲切地宣传者献血知识,不断有人走上车,过一会儿再走下车,毫无任何的惊恐样子。悄悄地统计一下人数,差不多半个小时就有12位的志愿者走进献血车献了血。
随处可见的献血车
通过观察发现,日本在宣传献血时,并没有什么高谈阔论,而是针对时事来巧妙地宣传。比如,很多人都担心献血时会感染艾滋病,或者有些人担心自己已经得了这种病,这样动员献血时,就讲在献血时可以检测是否得了艾滋病,并且这个检测很权威,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会每隔一个月检测一次。与其说是献血不如说是检查艾滋病。
年轻人踊跃献血
献血车内情景
但是日本红十字会很细心,从1969年开始就实行了献血手册,注意这个献血卡有一个关键,对于献血者或者家人的在使用血液时,是不安地区限制,而是全国通用。这样,献血者也不一定要在当地献血,只要看见红十字会的献血车就可以献血。
其次还有一个小秘密,献血的人在献完血以后,如果一般的献血如果是献400cc的血,大概可在献血卡上记录为800cc,这样促使你献血。有些血很少,是比较稀有的血型,这时,一次献血可以抵一般献血的3次,好像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这些优惠措施也在逐步取消,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从实际上是推动了献血活动。最近开始,献血手册已经慢慢地变成了献血卡,这样就算有的人把献血手册搞丢了也不要紧,在网上一联网就可以调查出献了多少血。
高中生也参加
利用人气球队作广告
日本虽然有时因季节的原因会出现血液紧张的情况,但是血荒一般很少出现。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日本从几方面入手推动献血这项活动。
首先,在日本的经历,没有听到过出卖献血的事,也没有所谓的献血时的金钱交易之事。这样说来没有献血津贴,没有献血休息的日本人为何很热衷于献血呢?这要归功于日本宽松的献血环境。虽然没有钱,但是献血的人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上至政府总理,皇族下至一般平民百姓都会参加献血,虽然这个传统是从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内战—西南战争开始,当时的政府宣传就是前方打仗,后方献血贡献,这个虽然初意是为战争服务,但是国民都明白了鲜血可以救死扶伤的这种道理。
战后日本一直对自愿献血的公益事业抓得很紧,一是从科学方面宣传献血的好处,从小学开始就讲解这方面的道理(未到法定献血年龄不献血),但是这种启蒙教育对人的影响很大。其次就是电视等公众传播媒体上也宣传一直有公益广告,使大家觉得鲜血是光荣的事情,最后就是在各地的闹市一直有流动献血车,加上一直有著名的明星助威,大家都对献血没有抵触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