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日本通·2025-09-25 09:00:00·经济
1万阅读
摘要:在关乎生命安全的自动驾驶领域,丰田的稳健无疑具有重要价值。而在瞬息万变、赢家通吃的科技消费市场,比亚迪更具有开放性。未来的赢家,或许是能够将丰田的系统性安全工程与比亚迪的快速迭代和生态构建能力相结合的企业。

作者:佚名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丰田公司成立于1937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以其卓越的生产管理体系(如丰田生产方式TPS)、可靠的机械品质和深厚的混合动力技术(THS)积累而闻名于世。在自动驾驶领域,丰田更像是一位“稳健的长跑选手”。其技术路线深受日本工程文化影响,强调万无一失的安全性、逐步迭代的可靠性和对人类驾驶员的尊重。

比亚迪公司成立于1995年。最初以电池技术起家,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三电技术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比亚迪在电动化浪潮中占据了先机。在智能化特别是自动驾驶领域,比亚迪展现出更强烈的“互联网思维”。其策略更偏向于一位“敏捷的短跑选手”,通过开放合作、生态整合,追求技术的快速落地和规模化应用。

任何企业的技术路径选择都非偶然,而是其历史积淀、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共同作用的结果。丰田和比亚迪在自动驾驶的起跑线上便已奠定了不同的基调。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驾驶理念比较

丰田对自动驾驶的理解,深深植根于其“以人为本”的造车理念。丰田并非追求彻底的、无人化的“无人驾驶”,强调技术应为人类服务充当驾驶员的“护卫”,而非取代驾驶员的“司机”。这一理念构成了丰田自动驾驶战略的基石。

在“护卫”模式下,系统的首要目标是增强驾驶员的安全——在危险发生前进行预警和干预,而非全程接管车辆。因此丰田的发展路径是典型的渐进式路线:从L1/L2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起步,逐步向L2+、L3级进阶,最终在技术和社会条件完全成熟后迈向L4/L5。这种路线的优势在于风险可控、数据积累连续,并且能够通过现有车型的不断升级,让用户逐步适应和信任自动驾驶功能。其代表作包括普及化的TSS智行安全系统。该系统通过多次迭代,目前已能提供非常成熟的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比亚迪的起点是电动化。其战略核心是“垂直整合”:几乎自己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核心部件。这种模式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链稳定性。在智能化领域,比亚迪将其电动化的成功经验部分复制,提出了“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战略判断。

与丰田的全栈自研渐进路线不同,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采取了更为开放和协同的策略颇具“跨越式”色彩。比亚迪深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耗资巨大、人才密集,且存在较高不确定性。因此其选择“广交朋友”,即向顶尖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开放其平台。比亚迪推出了行业首个开放的车用控制平台:BYD OS,并积极与百度、华为、NVIDIA等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些举措,都旨在直接引入行业顶级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实现品牌高端车型在智能驾驶功能上的跨越式突破。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图源:华为与比亚迪双双发力中国新能源车品牌上探百万元级市场|上海证券报

这种“航母平台”式的战略,使比亚迪能够快速整合外部最优技术,缩短研发周期,迅速为不同价位段的车型配备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进而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和“技术平权”。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技术路线比较

驾驶理念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具体的技术路线选择和研发模式上:

1.传感器方案

丰田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通常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特别是对于其面向L3及以上级别的研发,激光雷达被视为实现高精度3D环境感知的关键传感器,不可或缺。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不同传感器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交叉验证,从而在各种复杂和极端天气条件下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感知结果,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冗余度和安全性。但其劣势也显而易见:成本高昂。尤其是激光雷达的大规模上,这在过去一直是商业化的主要障碍。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比亚迪的方案更注重成本效益,但其合作方的技术路线则决定了其最终呈现。与华为的合作是典型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且华为极力推动激光雷达,上车问界和阿维塔车型上搭载的ADS 2.0系统便是例证。

而与Momenta的合作则更偏向以视觉为主的方案,即注重通过高效的算法,挖掘视觉传感器的潜力,以降低对昂贵硬件的依赖。因此比亚迪并非坚持某一条固定的技术路线,而是呈现出一种“因车而异、因合作方而异”的多元化特征。例如其王朝、海洋系列的中端车型可能采用更侧重视觉和毫米波雷达的性价比方案,而仰望、腾势等高端品牌则不惜成本地堆叠硬件,追求极致性能。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2.算法与数据

丰田的算法开发带有浓厚的传统汽车工业色彩,注重基于规则的逻辑和严密的测试验证。丰田研究院投入巨大资源开发了PanoSim等先进的仿真测试平台,通过在虚拟世界中构建数以百万计的极端corner case场景,来训练和验证其自动驾驶算法。这种方法虽然严谨,但数据积累和迭代的速度相对较慢,依赖于预设规则在应对真实世界中海量的、未曾预料的长尾问题时可能面临挑战。

比亚迪的算法迭代更倾向于数据驱动。特别是Momenta的“飞轮”理念强调通过量产车收集海量的真实道路数据,用于不断训练和优化算法模型形成“数据收集-算法优化-功能升级-更多数据”的正向循环。比亚迪庞大的销量(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为其合作方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数据来源优势。这种模式迭代速度快,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同时,比亚迪的开放平台战略也意味着其算法来源是多元化的,自身则更专注于功能的集成、测试和车辆平台的控制执行。

3.研发模式

丰田在全球建立了庞大的自主研发体系,其核心是丰田研究院(TRI)下设TRI-AD(现更名为Woven Planet Holdings)。该公司不惜重金收购Lyft的Level 5团队、Carmengo等整合全球顶尖人才,进行底层核心技术的自研,包括操作系统(Arene)、地图(Automated Mapping Platform)等。丰田强调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合作也多集中于芯片(如NVIDIA)等硬件层面软件和算法主体,始终坚持自研。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比亚迪将“垂直整合”理念应用于智能化领域,但其整合的是供应链,并非亲自研发所有技术。它将自己定位为“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向软件算法巨头们开放底层控制权限。这种模式让比亚迪负责造好“机身”(整车平台),华为、百度等负责提供“智能驾驶系统”。这使得比亚迪能够轻装上阵,聚焦自身优势(三电、制造、成本控制),同时以最快速度集成全球顶尖的智能化成果。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商业模式比较

技术最终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而两家公司的产品落地节奏和商业化策略也截然不同。

丰田的TSS系统已经在其全球几乎所有新车型上实现了标配或选配,将L2级辅助驾驶功能作为一种安全配置,进行大规模普及。这种策略极大地推动了主动安全技术的下沉,提升了整体行车安全。但对于L3及以上功能,丰田表现得极为谨慎。尽管技术上有储备(如搭载激光雷达的雷克萨斯LS),但其始终对法律、伦理和责任认定等问题持保留态度,迟迟未进行大规模量产上市。

因此丰田的商业化逻辑更偏向传统汽车制造业:将技术作为提升产品价值和安全性能的一个属性。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销售搭载更多ADAS功能的汽车。丰田更看重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安全溢价和品牌可靠性的增强。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比亚迪依托其庞大的产品矩阵,实行高低搭配的智能化落地策略。中端车型(如秦、宋、元)主打性价比,搭载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满足大众市场需求。高端品牌(如腾势、仰望)及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车型(如享界)则作为其顶尖自动驾驶技术的载体,率先搭载激光雷达和城市领航辅助等高阶功能(如仰望的“易四方”泊车、华为的城市NCA),以此树立品牌技术形象,抢占市场高地。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由此看来,比亚迪的视野可能更为长远。因为它不仅仅是在卖车,更是通过规模化普及智能汽车,构建一个巨大的移动终端网络。自动驾驶是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关键,未来可以通过订阅服务、生态应用、数据价值挖掘等方式,创造持续性的收入。而比亚迪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正试图将自己从单一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移动出行生态的领导者。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结论与未来展望:中国市场的胜负

丰田的挑战在于其驾驶理念上的渐进式路线,这可能使其在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崇尚科技感的市场中显得“保守”和“落后”。而自研模式投入巨大,且周期长,能否跟上中国车企快速迭代的节奏存疑。但其最大的疑虑,还是在如何平衡“护卫”理念与用户对“完全放手”期待的方面。

比亚迪的挑战在于过度依赖外部合作伙伴,这可能导致其核心技术掌控力弱化,存在“被供应商绑定”的风险。而不同合作方带来的体验差异,也可能影响品牌一致性。数据驱动模式涉及海量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也使比亚迪面临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监管的问题。而如何将各种外源技术无缝整合到自家平台上,同时保证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对其工程能力的巨大考验。

然而尽管路径不同,但两家公司的未来发展呈现出一定的收敛趋势:

丰田开始更加重视数据驱动的学习,而比亚迪的高端方案也在采用与丰田类似的多传感器融合和强冗余策略。安全性与用户体验将是共同的追求。

除小米外,做自动驾驶的丰田与比亚迪哪家更强?

而中国市场就是双方的“决战地”——随着全球各国对于放宽电动车市场进程缓慢,中国已在事实上成为了最大市场。另外,中国拥有最复杂的道路场景和最积极的消费者,已成为自动驾驶的“练兵场”。丰田必须加快其在中国市场的智能化布局和本土化研发,否则将面临巨大压力。但比亚迪则已占据主场优势。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丰田与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差异,本质上是两种工业哲学和商业模式的碰撞。

丰田代表的是传统制造业的稳健与深度。它以其深厚的工程底蕴、对安全的极致追求和系统化的全球研发体系构筑了一道技术护城河。

比亚迪代表的是新兴颠覆者的敏捷与广度。它利用其在电动化领域建立的产业链优势,通过开放平台战略,高效地整合全球顶尖资源,从而实现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追赶和跨越式落地。

因此,很难简单地评判两家企业在路径上的优劣。在关乎生命安全的自动驾驶领域,丰田的稳健无疑具有重要价值。而在瞬息万变、赢家通吃的科技消费市场,比亚迪更具有开放性。未来的赢家,或许是能够将丰田的系统性安全工程与比亚迪的快速迭代和生态构建能力相结合的企业。无论如何,两者的竞争必将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最终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便捷、更美好的出行体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