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日本通·2025-11-03 09:00:00·文化
8616阅读
摘要:南京可是中国的六朝古都,怎么跑到日料店被煮了?小通邪魅一笑,告诉朋友答案:它其实是南瓜。

有一天,在日本玩的朋友拍了张照片给小通,问日料店菜单上怎么会有这个东西?他自己一瞬间看不懂日语了。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朋友还吐槽:南京可是中国的六朝古都,怎么跑到日料店被煮了?小通邪魅一笑,告诉朋友答案:它其实是南瓜。他疑惑地又发来消息:为啥?

其实,它背后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甚至还让中日两国人都闹过笑话。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和魔鬼有关联

南瓜原产于美洲。今天是万圣节,而在西方世界里,南瓜这个元素也常常和万圣节相联系——“杰克南瓜灯”。

南瓜灯成为万圣节的符号之一,源于三个版本的爱尔兰民间传说。小通这里不一一列举,而是把故事大概总结一下。传说爱尔兰有个吝啬的人叫“杰克”,不小心被魔鬼扯上了关系。情急之下,杰克使出浑身解数,让魔鬼撒旦和他约法三章,保证不再来骚扰他。可他死后,天堂地域都不愿让他进去。于是杰克只好提着白萝卜,里面放着魔鬼给他的炭火来照亮路面,孤魂在人间游荡。于是,杰克和萝卜灯便成了被诅咒的游魂的象征。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

欧洲人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这些游魂,用马铃薯或大头菜做成灯笼。而随着新移民来到美洲大陆,他们发现南瓜在秋季产量更多,并且比白萝卜更好用作雕刻材料,便用南瓜来替代。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万圣节灯笼,就通常是南瓜做的了。南瓜在西方的习俗里,象征着驱邪和丰收。

日本也过万圣节,这一天,他们的大街小巷也会装饰起南瓜灯。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埼玉新闻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恰好都姓“南”…吗?

南瓜在日本不仅出现在万圣节,还融入日式料理,成为家常蔬菜。而南瓜,这个基础款食材,却以不基础的方式出现在一些日料店里。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デリッシュキッチン

小通以前在京都玩的时候,也看到日料店把“南京”写在菜单上。然而朋友一问“为啥”,还真没有细想过。在日语中,南瓜一般被称作“カボチャ”(kabocha),怎么还被叫做“南京”(nankin)呢?因为这两个东西恰好都姓“南”……?于是小通查找了一番资料,这才对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代日语里的很多外来语词,都是用片假名去音译某样事物的源语发音。然而奇怪的是,明明南瓜在英语里被叫做pumpkin或者cucurbita,但在日语里,不论是kabocha还是nankin都和英文毫无关联。原来,不论是用片假名写的“カボチャ”(kabocha)还是用汉字写下的“南京”(nankin),都和地名有关系。

有了解日本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来到日本并开始长达百年的贸易。葡萄牙商人运送到日本的货物,大多来自东南亚和中国。而南瓜,正是葡萄牙人带来的外来货。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维基百科

或许面对一个神秘物种,日本人觉得比起造新词,用现有的地名比较好记。于是,他们当时就学着葡萄牙人的发音,给从柬埔寨传来的南瓜安上了葡萄牙语里表示“柬埔寨”的单词——Camboja。当然,现代日语里的“柬埔寨”(kanbojia)和“南瓜”(kabocha)在发音上还是有区别的。

不过,在北陆、九州地区,当地人却仿照葡萄牙语中“南瓜”的单词abóbora发音,就把它音译为“アボボラ”(abobora)。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KAGOME

那么“南京”呢?没错,也是日本人用地名为南瓜命名的产物,不过这个叫法在关西地区比较常见。但它的发音可不是学葡萄牙人的,而是直接用他们原有的音读方法——nankin!那么,南瓜是怎么从南京跑到日本去的呢?

明清时期,南京作为港口城市,是中外贸易的重要枢纽。根据1712年《和汉三才图会》的记载,南瓜就是由当时的葡萄牙商船从南京港带去日本的。而从中国南京进口的南瓜,被图省事的日本人叫做“南京”。还被叫做“唐茄子”,意思是“从中国来的外地茄子”,和“胡萝卜”“西红柿”的命名方式差不多。(顺便一提,茄子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去的。)不过小通想,两个地方传过去的南瓜,在品种上或许存在一些差异吧。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维基百科

看似平平无奇的南瓜因为跨海贸易,意外背上了“南京”的名字,成了中日交流的见证。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这瓜到底叫什么?

日本为南瓜冠上传入地的名字,那么中国呢?作为原产地在美洲的作物,中国人是怎么给这个“外来物种”命名的呢?

搞笑的是,日本人以为南瓜来自南京,但中国人却误以为南瓜来自日本。实际上,在光绪帝之前,中国也没有“南瓜”的说法。而且起初南瓜从外面传进来的时候,中国人以为它来自日本,就叫它“倭瓜”,也就是日本的瓜;又因为日本在东方,也叫它“东瓜”。甚至还误会产自朝鲜,称“高丽瓜”。两国人以为这个外来物种都来自对方国家,或许这也是当时贸易交流频繁的一个表现吧。

不过呢,虽然在命名上面闹了点乌龙,但小通再一查,发现相较于我们现在常见的圆圆扁扁的南瓜,“倭瓜”(维基百科又称“中国南瓜”)更为细长。也就是说,虽然都是指向同一属种的作物,但在品种上还是有区别的。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维基百科

这个美丽的误会,虽然反映出两国在当时的认知局限,但也体现了贸易带来的文化交融和碰撞。这样的误会还不少呢。比如英语里的“火鸡”(turkey),英国人觉得它来自土耳其,所以用这个国家来命名。然而土耳其人却认为这种鸡来自印度,可在一些印度方言里,火鸡被叫做“秘鲁”……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知乎

看着云里雾里,但追根溯源起来也十分有趣。有人笑称,火鸡的历史其实是一部世界史。那么照这么来看,南瓜的历史也是如此。中日两国人各执一词,却共同写下了跨国的趣事。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秋天快要过去

如今,南瓜在日本是万圣节装饰和秋季料理的主角,在中国是营养食材,两国用不同方式拥抱同一蔬菜。南瓜,不像丝瓜因为一句“你肝火太旺”而出圈,也不像西瓜因为“你这瓜保熟吗”的台词而带着一点挑衅的意味。长得平平无奇、敦厚老实的它,背后曾经历过如此波澜壮阔的跨海冒险。它的命名笑话,或许也能传承一段佳话。

日料店竟然有道菜叫“煮南京” !?日本人可能是被葡萄牙人骗了...

图源:网络表情包

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早已过去。在这个秋冬之际,如果你还能在南瓜过季前再吃上一次的话,也不妨想想它祖辈颠沛流离的一生吧。

参考资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D%97%E7%93%9C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7%93%9C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2%AB%E3%83%9C%E3%83%81%E3%83%A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7%93%9C/1833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9384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