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家乡税”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随着东京等大都市“一极化”趋势不断加速,地方城市人口持续减少、产业不断萎缩,税源也成了大问题。为此,日本政府允许离乡工作的民众向家乡缴纳“家乡税”,抵扣居住地的住民税等税收,以增加地方城市的税源。而为了扩大民众缴纳“家乡税”的积极性,日本各地方城市纷纷给予纳税者价值不菲的反馈礼品或商品券,让“家乡税”制度产生异化。
最近,日本总务省公布的《家乡税相关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日本各地获得的家乡税达到3653亿日元(约合226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调查报告还显示,不少地方的“家乡税”回馈礼金额超过缴税额的三成,极大影响了“家乡税”的作用。
回馈礼品中包括了高级牛肉、温泉旅行券等各种高价礼品,早已超出“一点心意”的地方土特产范围。原本为家乡做贡献的“家乡税”,已经成为很多日本人避税的利益交换工具。其实,日本总务省曾经在2017年要求各地的回馈礼金金额不能超过纳税总额的三成,可是依然有很多地方我行我素,不听打招呼,折射出日本地方政府对于“家乡税”的高度依赖。
位于大阪府南部的泉佐野市,是关西国际机场所在地,2017年征收到135.3亿日元“家乡税”,位列日本首位。而该市2017年的总税收为563亿日元。也就是说,“家乡税”占到了该市总税收的24%。
1994年,伴随着关西国际机场的运行,泉佐野市在城市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债务状况迅速恶化。2009年,该市的负债比甚至达到393.5%,财政即将破产。为此,泉佐野市于2010年制定了“财政健全计划”,开始削减公务员工资、出售资产,甚至向养狗的市民征收“狗税”。不过,最后让该市摆脱财政困境的各种手段中,“家乡税”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008年,“家乡税”制度开始实行时,泉佐野市的回馈礼品是“泉州毛巾”。2012年,回馈礼品变成了酒与螃蟹等,2014年,回馈礼品已经升级为可以用来购买机票的点卡。回馈礼品金额快速膨胀让该市感觉到负担不断加重,可是对于自愿缴纳的“家乡税”来说,不能吸引更多人纳更多税,就意味着税源萎缩,无法维持财政的正常运转。因此,日本各个地方城市对回馈礼品不断加码,实际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另一方面,大量住民税转为 “家乡税”,也让人口集中的东京等大都市不满。2017年,东京都世田谷区“消失”了40亿日元的住民税。该区区长表示:“我赞成地方发展。如果地方萧条,东京也无法独自繁荣。可是,家乡税的回馈比例太高,会让高收入纳税者通过这一税种获得更多回扣,不仅破坏税收制度的公平性,还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且,如果我们区也开始通过回馈礼品吸引家乡税,很多流往地方城市的家乡税,很可能转化为我们的税收。这将让各地陷入恶性竞争。”日本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日本总务大臣野田圣子在7月召开的东京23区区长会议上表示,将合理调整家乡税抵扣住民税的上限额,让家乡税回归本质。
可是,如果调整了“家乡税”,日本很多地方城市又将陷入财政恶化的困境,进一步萧条。日本政府对“家乡税”已经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其实,对于不断加大的地方差距,仅靠家乡税很难根本解决问题。日本只有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让各地发展差距不断减少,才是治本之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蒋丰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