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文章的背后是人生与人品——评万景路《日本味道》

蒋丰·2021-02-09 09:03:00·图书
10万+阅读
摘要:看《日本味道》,掩卷回味,不得不说,文章的背后是人品啊!

文章的背后是人生与人品——评万景路《日本味道》

好友万景路又出新书——《日本味道》(大有书局,2020年11月第一版),可喜可贺!此书出版之前,万景路邀请我在该书封面上与几位“同行”做联袂推荐。此书出版以后,万景路又将自己的签名本寄送到编辑部。这样,我也就不得不在“可圈可点”上花点功夫。

许多人都在自己“成功”以后,不愿意过多提及往昔。我不知道万景路是不是这样的人。但是,我还是想说,尽管在此书封二“作者简介”中万景路被称为“专栏作家”,但他实实在在是一位“草根作家”。至少,在日本新华侨华人“笔杆子圈”里面,万景路没有辉煌的学历,也没有专业的写作背景。但是,近年来万景路新作频出,诸如《扶桑闲话》(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九州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制服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等等。这些书,本本有新意。由此可以看出万景路写作之“勤”,与“江郎才尽”距离甚远。

如今,中国市面上有关谈论日本的书籍,其数量虽然不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说“多如牛毛”也是不为过的。在我看来,这些“涉日”书籍中,有的作者做的是书斋式的、展示个人书架般的观察,有的作者做的是功底扎实的、学术性的研究,当然也有的作者是把冷峻的、带有偏向和情绪的议论汇集在一起,更有的作者写着写着好象把自己的膝盖写没了、变成“哈日”甚至有“舔日”之嫌的小册子。其实,从每本“涉日”的书籍当中,最后都是可以看出作者的“日本观”的。有意思的是,坊间评论这些“涉日”书籍作者写作风格的时候,常常喜欢提及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我呢,也时常翻一翻周作人的随笔,但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因为我觉得文人一旦没有了“风骨”,文章写得再好也是“软绵绵”的。当然,我也印象深刻地记着郁达夫1940年4月19日在新加坡《星洲晨报·晨星》“文人”一文中谈到“周作人的附逆”时的一句话:“文化界而出这一种人,实在是中国人千古洗不掉的羞耻事。”

记得万景路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一书后,我对该书的书名很不以为然。我问他哪里来的这种自信?后来得知,那是出版社起的题目,我也就能够理解其中市场嗅觉之“妙”了。这次,万景路新书的书名叫《日本味道》,内容写的是餐饮文化。我为这个带有禅意的书名叫好,它引领着读者从日本餐饮的“日本味道”中品尝、感受、领悟到日本民族、国家的“日本味道”。

万景路在该书自序《老饕吃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基于日本多年来稳居第一长寿大国之不动地位,我还通过对日本料理的营养搭配、日本人的饮食习惯等的分析介绍,为欲了解日本饮食对人类健康、长寿影响的读者诸君提供第一手材料,以让人们真正认识到日本料理的有益之处。”此语,至少令我感动。因为当下这样“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作者已经越来越少了。

文章的背后是人生与人品——评万景路《日本味道》

《日本的味道》看起来是由“美味鱼虾蟹”、“料理鸡牛马”、“菜蔬也精彩”、“米面盐的学问”、“清酒那些事儿”、“说说日本料理文化”六个小单元组成,或者如万景路所说——“看各单元标题,就给人一种吃货开说的感觉”,但细细读来,就会感到每篇都是在“味道”的背后谈论文化,让文化在舌尖上欢快地跳跃,让文化在味蕾中弥散般飞扬。

万景路在《日本味道》中的许多文章,似乎都受当年胡适先生“考据癖”的影响,努力地在“探寻”着历史源头,同时在“对比”中日两国餐饮文化、特别是“梳理”日本餐饮文化对中国餐饮文化的“逆向”出口上花了很大气力。因此,我把“探寻”、“对比”、“梳理”看作是这本新作的三大特色。

对所谈的每一道日本餐饮“探寻”历史源头,对于作者来说是“刨根问底”,对于读者来讲就是“水到渠成”;不断“对比”中日两国餐饮文化,虽然不免有“这都是来自中国的”那种“大国思维”的惯性,却也让人看出大陆国家与岛屿国家对餐饮的不同认识以及“改造版”诞生的背后。中国人向来喜欢强调自身对日本的文化“出口”,而忽视日本特别是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逆向出口”,而万景路恰恰着笔于此,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考据”也好,“掉书袋”也好,有时候也容易暴露出来作者的“软肋”。因为在这个名为“考据”也有“炫耀”嫌疑的过程中,作者都会把自己看过的书籍介绍出来。但是,叙述历史,往往在一个小小的细节上就会“翻车”的。这次,万景路在该书《和牛的往世今生》一文中写道“当年佩里率‘黑船来航’,在下关叩关耀武扬威时,曾要求日本政府提供二百只鸡和六十头牛。”殊不知,佩里并不曾到过今天位于日本山口县的下关。

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展示自己的“两脚书橱”。而万景路《日本味道》,阅读时让人感觉是在看一部大型历史记录片,每篇文章都很有画面感,不但镜头感很强,“解说词”也风趣幽默。这样,就没有阅读中的生涩感,让读者感到此书本身就是一道文化大餐,值得一“饕”。

文章的背后是人生与人品——评万景路《日本味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日本味道》一书中,可以看出万景路在日本没有少吃、没有少喝,没有少花。但是,万景路并没有把自己高高地“端起来”,好像对日本餐饮无所不知一样。而是在《锅料理》一文中实实在在地承认“除了这些,还有高大上的锅料理比如神户牛的锄烧锅、松坂牛的涮锅子等,吃不起,就没有发言权,说多了是眼泪,就此打住”,从而保持了一位“草根作家”的土色。

当然,我也并不认为万景路真的就是没钱。正如《日本味道》书籍开篇作者简介所叙,万景路如今还担任着日本华文文学笔会副会长兼事务局长。要知道,在海外侨团中有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那就是许多人喜欢争抢侨团的“会长”,但“事务局长”则是不愿意做的。因为“事务局长”常常就是“花钱人”、“赞助者”的代名词。万景路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没有用在“高大上”的日本料理上,反而用在了倾情倾力支持日本华文文学事业上。点个赞!

看《日本味道》,掩卷回味,不得不说:文章的背后是“人品”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蒋丰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