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日本通·2025-09-21 16:00:00·社会
7258阅读
摘要:一位在日的华人女性,公司的一位同事那天喷了香水,味道很清淡,也挺好闻。她随口夸了一句“今天的香水很好闻”,结果对方立刻道歉,还补了一句:“如果让您困扰,请一定告诉我。”

本文来自公众号:日本物语(ID:Japanch),作者:虾酱,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看了日本网站一篇文章挺有意思的,特地发来解剖下:在日本职场,一句随口的夸奖,竟然换来日本同事的慌张和香水的消失。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起因是这样的,一位在日的华人女性,公司的一位同事那天喷了香水,味道很清淡,也挺好闻。她随口夸了一句“今天的香水很好闻”,结果对方立刻道歉,还补了一句:“如果让您困扰,请一定告诉我。” 听起来像是在说抱歉,可实际上并没有人抱怨啊,然后更奇葩的是,从那以后,这位同事再也没喷过香水。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实在难以理解,夸人还会夸出问题?

所以这个事情发到国内,留言里不少人吐槽:“太敏感了吧”“日本人是不是太拘谨?”但另一部分人却说,正因为如此,日本职场才安静、整洁,不会有人随便议论同事的妆容、衣服,更别提背后八卦。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不过如果了解日本社会的处世逻辑,就会发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他们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叫“不添麻烦(めいわく)”。香水这种东西,在中国办公室可能是个加分项,但在日本很容易被看作“扩散到别人空间的气味”。只要有人提起,哪怕是夸,也可能被解读为委婉的提醒——是不是味道太浓了?影响到别人了?为了避免潜在的“添麻烦”,干脆放弃最稳妥……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类似的例子不少,有中国留学生分享过,对迟到的教授说了一句“您看起来很忙”,教授当场狂擦汗,一个劲道歉。表面看是寒暄,在日本语境里却可能听成“你为什么迟到”。这种“读空气”的文化,往往让人不敢轻易解读表面的好意,所以宁可多想一步,先道歉再说。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近年来日本媒体还经常报道“香害”“スメハラ(气味骚扰)”,甚至电车里都有提醒,请大家少用香水或柔顺剂,因为有些人会头痛、过敏。一旦被投诉,就不只是个人问题,而是影响整个团队。所以一听到别人注意到香味,本能反应就是:是不是影响到别人了。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对比一下我们国内职场的氛围,那就轻松多了。国内的办公室常常热闹,有人升职、有人买车,几乎马上成了茶水间的话题。穿得漂亮点,同事会调侃一句“今天打扮得挺隆重啊”;减肥成功,也有人当众喊“哎呀瘦了好多”,当然有时候热闹确实有人情味,但对不想被关注的人来说,可能也是一种负担。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日本职场的那份安静和敏感,说白了就是把“不给别人添压力”推到极致。少开口,少提问,尽量不让对方心里有负担。这样的氛围,有人觉得很舒服,有人却觉得透不过气。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如果往更深处看,这种文化逻辑跟日本社会的整体氛围是一致的。无论是电车里的沉默,还是餐馆里很少大声聊天,背后都是同一个规则:个体要收敛,公共空间才不会乱。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句“夸奖”竟触发这么大的反应。在中国文化里,夸奖是拉近关系;在日本文化里,被夸有时是提醒,你是不是得收敛点?(又不是京都人)

说不上谁对谁错,只是文化不一样。可要真摆在职场里比一比,日本这份小心翼翼,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过了头。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中国人随口一句的赞美,日本人竟听成了“暗讽”?

好像有点啰嗦,不过往往介绍这种鸡毛蒜皮的小故事,能把两国的文化差异显示出来,日常的一句话、一阵味道,就能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正因为如此,这类跨文化的错位,才会让人又觉得无奈,又觉得有趣,所以发篇文章特此分享下……

话题来源:《褒めただけなのに…日本人の同僚が意外な反応=中国ネット「敏感すぎ」「私は好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物语(ID:Japanch)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